-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同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两项重要文件都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改革置于重要地位,并强调建立政府、高校和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1-2]。以政府(Government)、高校(University)、中小学(School)、教师发展中心(the Center of Teacher Development)①四位一体改革实验区(以下简称“G-U-S-C”或“实验区”)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对“G-U-S”三位一体改革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对新时代教育政策的思考和深化。基于系统论视角,可以将“G-U-S-C”看作一个系统,厘清系统论与实验区之间的概念关系、明晰实验区系统论的逻辑内涵、确立实验区系统论的构建路径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回答两个问题,即“什么是系统论视阈下的‘G-U-S-C’实验区”以及“怎样构建实验区的格局”。
① 教师发展中心主要包括校本教师发展中心(高校内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和区县教师发展中心(主要指区县内的教师教育机构,在传统师范教育向新三级转型过程中,其称谓、结构、功能都有变化,国内现对其称谓不一致,主要有教师发展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等)。本文主要指区县教师发展中心。
A Systemic Theory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U-S-C" Quaternity Experimental Commun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
摘要: 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打造"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回应、思考和深化。实验区以促进师范生培养、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目标,试图实现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基于系统论视角,该实验区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显著特征,在系统论的整体优化律、协同和谐律运行机理下,可以构建"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理论模型。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G-U-S-C" Quaternity Experimental Community can be a breakthrough for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teacher education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public policy. The 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community is "educating", and the purpose is to train normal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iming at achiev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e-service and post-service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within a district. Through the analysis with systemic theory, we fi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community has the features of integration, multi-level, openness, and fluid.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community can be improved by optimizing and collaborating operations, as well as optimizing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with the guidance of "educating" mechanisms and system methodology.
-
Key words:
- G-U-S-C /
- quaternity /
- experimental community /
- systemic theory /
- theoretic construction .
-
表 1 系统论视阈下“G-U-S-C”的基本概念
系统相关概念的界定 “G-U-S-C”对应关系 1 系统 指一个复杂的、处在一定环境中的,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元素,为达到所规定的目的而结合成的有机整体[5] 一定社会环境下,由诸多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G-U-S-C” 2 子系统 属于系统的下位概念,一个系统可以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在元素众多、结构复杂的系统中,元素之间有一种成团现象,这类集团被称为子系统或分系统[6]22 G、U、S、C 3 功能 指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呈现的能力、结构和功用,反映了系统的内外关系,结构是系统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7] 主要探讨“G-U-S-C”四位一体功能以及子系统G、U、S、C各自的功能 4 组织 不论是生物还是社会,它们的组织特征就是整体、生长、变异、递接、支配、控制、竞争[8],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其区别在于是否由控制者在施加指令的作用下推动[9-10] 行政、教学、科研、培训机构等 5 结构 是指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11] 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生生关系等 6 元素 是构成系统的最小单元,即不可以再细分或无需再细分的组成部分[6]25 师范生、在职教师、教师教育者、教育行政人员 表 2 G、U、S、C的功能与角色
政府(G) 高校(U) 中小学(S) 教师发展中心(C) “G-U-S-C” 功能 政策保障
经费支持
资源分配
协调管理理念引领
智库
师资补充
科研支撑实习基地
科研基地
师范生培养(双导师)教师培训
教学提升
教育咨询管理
教师培训
师范生培养角色 管理者
协调者培养者
引领者
智库培养者
实践者培训者 统筹全局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19-02-27].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2018-02-11)[2019-02-27].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3] 魏宏森.系统论[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1. [4] 苗东升.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144. [5] 陶家渠.系统工程原理与实践[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3:15. [6] 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7] 李以章, 乐传新, 周路明.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哲学思想与社会分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8] 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秋同, 袁嘉新, 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9: 38. [9] 吴今培, 李学伟.系统科学发展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0] 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1] 魏宏森, 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12] 朱旭东.试论教师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1):33-37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yllysj200201008 [13] 乐先莲.教师教育与政府责任——德国政府在教师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 2007(6):26-29.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qqjyzw200706005 [14] 朱旭东.高校智库建设必将影响教育学术价值观的转变[N].人民政协报, 2015-12-16(10). [15] 管培俊.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12. [16] ROBERT E L. Breaking down barriers and building bridges:transformative practices in community-and school-based urban teacher preparation[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8, 69(2):118-126. doi: 10.1177/0022487117751127 [17] 李秀云.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教师教育实践体系的转变与建构[M]//朱旭东, 宋萑.新时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解读三十二条.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18. [18] 吴广谋.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9] 叶菊艳, 朱旭东.论教育协同变革中教师领导力的价值、内涵及其培育[J].教师教育研究, 2018(2):8-15.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dsfjyyj201802002 [20] 王众托, 张军.系统管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 [21] 刘新成, 张景斌.伙伴协作与教育均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2] 胡艳, 袁丽.UGIS伙伴协作的困境与出路——大学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80-86.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SF201506008.htm [23] 陈娜."U-D-S"伙伴协作:价值、阻力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8):29-31. doi: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OAPaper/oai_pubmedcentral.nih.gov_1983707 [24] 乌杰.系统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5] 李子建, 张善培.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发展、伙伴协作与专业学习共同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6] 切克兰德.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M].左晓斯, 史然, 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0. [27] JACKSON M C, KEYS P. Towards a system of systems methodologies. System thinking: volume 4[M].New York: Sage Library in business & Management,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