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智慧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路径

上一篇

下一篇

王艳. 智慧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路径[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 8(2): 49-56.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2.007
引用本文: 王艳. 智慧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路径[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 8(2): 49-56.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2.007
WANG Yan. Constru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Competency Model and Its Improvement in the Context of Smart Teaching[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1, 8(2): 49-56.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2.007
Citation: WANG Yan. Constru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Competency Model and Its Improvement in the Context of Smart Teaching[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1, 8(2): 49-56.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2.007

智慧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路径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艳,教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 中图分类号: G525.1

Constru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Competency Model and Its Improvement in the Context of Smart Teaching

  • 摘要: 智慧教育秉持“学为中心”“能力为先”的理念,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智慧型人才。智慧教育驱动基础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是教师实施智慧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价值理念与专业态度的集中体现,其中智慧教学理念与动机、智慧教学环境构建与应用能力、智慧教学组织创新能力、智慧教学评价与反馈能力、智慧学习能力与协作能力等核心要素是教师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教育实践,构建涵盖多个核心要素的教师胜任力模型,对提升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教师胜任力主要有以下途径:重塑教师职业角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构建智慧学习共同体,加强智慧资源共享;优化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这些途径培养智慧型教师,更好地回应基础教育改革,推动智慧教育发展,服务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 加载中
  • 图 1  智慧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 [1] 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 [2020-03-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
    [2] 祝智庭, 贺斌. 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12): 5-1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HJY201212003.htm
    [3] 孙曙辉, 刘邦奇, 李鑫. 面向智慧课堂的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框架及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2): 59-66.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DJY201802009.htm
    [4] 蔡宝来.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教学: 理念、特质及模式[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1): 56-6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X201911017.htm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2020-03-12]. 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6] doi: http://psycnet.apa.org/journals/amp/28/1/1/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1): 1-14.
    [7] 罗小兰. 中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探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12): 50-5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LL201034014.htm
    [8] 吕建华. 中学教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测评[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4-19.
    [9] 刘晓琳, 黄荣怀.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创新: 内涵、要素与测量[J]. 现代教育技术, 2020(1): 85-9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JJS202001014.htm
    [10] 胡斌武, 吕萌.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10): 81-8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XX201610025.htm
    [11] 沈小碚, 樊晓燕.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1): 33-39.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jsjy.2020.01.004
  • 加载中
图( 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77
  • HTML全文浏览数:  1977
  • PDF下载数:  4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4-02
  • 刊出日期:  2021-03-15

智慧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及其提升路径

    作者简介: 王艳,教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专用英语学院,北京 100089

摘要: 智慧教育秉持“学为中心”“能力为先”的理念,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智慧型人才。智慧教育驱动基础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是教师实施智慧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价值理念与专业态度的集中体现,其中智慧教学理念与动机、智慧教学环境构建与应用能力、智慧教学组织创新能力、智慧教学评价与反馈能力、智慧学习能力与协作能力等核心要素是教师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教育实践,构建涵盖多个核心要素的教师胜任力模型,对提升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教师胜任力主要有以下途径:重塑教师职业角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构建智慧学习共同体,加强智慧资源共享;优化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这些途径培养智慧型教师,更好地回应基础教育改革,推动智慧教育发展,服务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English Abstract

  • 智慧教育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目标,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应用,建构新的课堂形态。智慧教育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为体验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01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1]。面对信息技术和智慧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基础教育教师应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努力提升教师胜任力。这既是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更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所在。探究教师胜任力的内涵,探讨教师实施智慧教学应具有的一系列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及价值观,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释智慧教育基本概念及基础教育变革之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试图构建教师胜任力的新模型结构,并就教师胜任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提出建议。

  •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以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新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2]。信息技术对促进智慧教育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 学界多从教育学、心理学和信息化的视角界定智慧教育的概念。从教育学的视角分析,智慧教育强调通过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智慧的可持续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智慧教育注重教学活动对学生心智能力的培养,以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衡量心智能力的发展。从信息化的维度来分析,智慧教育则强调技术的智能化运用,将信息技术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以智能化手段实现高效教学[3]。这些不同视角的分析从不同侧面丰富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内涵。课堂教学要提升育人的智能化水平和教学的有效性,注重知识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本文探讨的智慧教育是指以构建智慧学习环境为基础,采用智慧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以智慧的“启迪”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 智慧教育能够有效激发与展现课堂教学智慧,具有科学性、技术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等特质。(1)科学性: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发展,让知识学习服务于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与品性发展。(2)技术性:体现泛在化学习特征,借助智能化手段,掌握个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情感态度,为个性化、自主性学习提供资源,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习的真实感。(3)文化性:知识呈现直观、生动,提供多样的知识获取途径和师生合作方式,营造开放共享的教学文化氛围,使学生体验人文精神。(4)社会性: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在开放的学习场域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学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群体,最大可能地延伸学习空间;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技术的智能化运用促成智慧的生成,个性化、智慧化和数字化是智慧教学的典型特征,创新并发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将知识、技能与文化相融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智慧的生成与发展。

  • 智慧教育倡导“学为中心”“能力为先”以及教学创新和个性化学习的新理念[4]。智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体现教师智慧与智能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驱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而课堂教学变革则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体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智慧教育强调更新传统的“大一统”基础教育理念,重视教育服务于学生的智慧发展,注重个性发展、多元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将教育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5]。智慧教学是在“学为中心”“能力为先”基础上的创造性教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围绕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引领、激励和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开放交互、资源共享和自主探究的特征。智慧课堂为个性化学习创造多维空间,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学习进度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并提供答疑解惑和精准的学习指导,着力提升学习自主性。可见,“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是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应坚持的理念和原则。

    智慧教育需要“智慧型”教师,但目前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尚存在一些不足,无法适应智慧教育的需要。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的信息意识较薄弱,信息化素养较低。教师不能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的本质,仅仅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存在一些困惑,导致技术与教学结合不深入,技术的应用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2)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较为缺乏,其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教师在创新教学法、应用教学资源和技术等方面无法应对智慧教学的挑战,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教师的专业学习能力较欠缺,专业发展方式不完善。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和“孤立”的教师文化使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其专业知识缺乏更新,专业发展观念滞后,影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面对智慧教学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有效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应具备适应智慧教学的胜任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智慧教学所需的专业能力,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是智慧教育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

  • 美国学者戴维·麦克利兰将胜任力界定为影响工作表现、工作绩效的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动机[6]。教师胜任力反映教师成功实施教学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且随着教学环境的发展而变化。智慧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正视挑战,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学者对智慧教学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较少,仅有少量研究成果发表[7-8]。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教师胜任力的新模型结构(如图 1所示),其中涵盖与成功开展智慧教学相关的胜任力要素,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 智慧教学理念与动机是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影响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教育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智慧教学意识,认识到智慧教学对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并对智慧教学未来发展持有积极的态度。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智慧教学素养,在新的教学环境下要具备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的实践价值,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智慧教学实践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智慧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本质,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对新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形成新的认知,落实智慧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学生观以及教学评价观。教师要善于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设计精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习充满启迪与乐趣。教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泛在学习”的特点,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探究性学习提供便利,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积极思考,在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方式以及开展教学评价时,要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宗旨。

    教师应具备从事智慧教学的强烈责任感和成就动机。“立德树人”不仅是教师职责所在,更是智慧教育中教师胜任力的关键要素。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并促使教师为达到成功教学的目标而付诸行动,形成强大的个人内在驱动力。这是成为卓越教师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要对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充满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由传统的“讲师”转变为指导学生成长的“导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智发展,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理解性教学,将自身角色转变为教学设计者、学习伙伴、答疑者和学习促进者。在泛在化的开放学习场域中,教师要重构师生观,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坚持以素养为核心的育人本位,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者。在探究发现新知、创造共享新知的智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良好心智品行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实现终身学习、创造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 智慧教学注重创设虚拟教学空间,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则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且实践性更强。教师构建和使用智慧教学平台的能力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胜任力要素。教师娴熟地利用技术手段,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设计满足个性化学习或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交互性,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让学习资源与教学空间达到无缝衔接。教师要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更多便利,针对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知识传播的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应具备优化组合媒介技术的能力,掌握数据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等。因智慧学习平台的数据体现形式智能化,教师可通过大数据的管理与分析以及监督等功能,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跟踪分析学习进程与状态,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辅导,使学生在新的智慧学习环境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以专业知识要素为重要指标的教学能力是智慧教学环境构建和应用能力的核心,也是开展智慧教学的基础。智慧教学能力涵盖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与创新能力、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涉及从资源的整合到课堂教学的设计、指导、答疑评价以及内容更新等各个环节。数字化技术应用场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供适切的解决方案,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环境,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协作型学习和泛在化学习的有机整合,创设有利于合作探究的环境。教师应针对学情设计教案,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推送适应性的教学内容,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的匹配,及时导入学习资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要利用实时互动机制给予个性化支持与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师者”作用。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教学知识,利用技术手段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也给予学生心理支持,构建安全互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空间。

  • 在基础教育中,教学创新是信息化内涵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秉持“教为学服务”“学教并重”的理念。智慧教学打破时空限制,课堂生态环境延伸到课堂外,教学活动不只局限于“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拓展到“教、学、实践”“问、答、反馈”等多个维度,强化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在观念和行动上走出“教学少变化、无创新”的困境,采取智慧的教学策略,开展“创生式教育”。教学创新能力、资源搜集与共享能力、课堂管控能力及学习指导力等是教学组织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而专业知识储备与应用能力则是有效组织教学的基础。教师既要掌握和更新学科内容知识、熟悉学科教学法知识,也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如信息意识、信息加工与共享、信息安全等素养。因此,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以及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必备的复合型知识结构[10]。在智慧教学环境下,教师要优化组合各种媒介技术,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在获取资源的同时进行甄别、筛选和整合,丰富并创新教学形式,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预测和应对教学中各种可能的变化,及时弥补智慧教学的缺口。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教师理应具备教学创新意识和理念以及教学创新的能力,这是教师胜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智慧课堂卓越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手段的实践应用价值,优化教学流程,科学组织教学,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和个性潜能设计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开展“基于问题”“基于任务”“基于项目”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育创新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基础教育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各环节与学生保持沟通,善于觉察学生情绪,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指导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资源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 智慧教学讲求学习效率。教师反馈与师生沟通的“时效性”尤为重要,这对教师的及时反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利用数据反馈功能,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异性,给予及时反馈与解答,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同时,教师要客观判断学情,科学分析智慧教学的缺口,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判断,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针对教学效果、学习情况,教师与学生及时交流与反馈是开展智慧教学的重要保障。

    动态分析评价体现智慧教学的重要价值。智能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师评价与监控、学生自我评测。智能化评价机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评价素养。教师要正确解读和剖析相关数据,分析与监测学生的发展状况,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智慧教学中产生的数据。因此,教师对数据分析工具操作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要理解数据的表现形式,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解析数据背后反映的规律性问题。教学评价包括基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针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既包含基于数据的定量评价,也包括基于逻辑分析的定性评价,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根据智能化测评的特点,将学习前的诊断性评价、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学习后的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动态监测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客观评估、分析学生个体和小组成员的学习绩效,从而科学、准确地衡量学生的进步。在数据分析与解释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干预,对学习状况发出及时预警,客观预测学情并对发展趋势进行推断。教师评价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诊断学习中的问题,并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及时补救策略。教学评价能力、及时反馈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行动力协同发挥作用,是智慧教学环境下必备的胜任力要素,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完善,更好地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 教学模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善于反思与探究,唯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引领学生的学习,发挥“智慧催生者”的作用。教师应具有积极应对智慧教学的主体意识,要善于反思,加强学习,在创新教学方式上主动提升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自我激励的引擎,可以激发教师的主体性,促使教师形成科学的教学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对有效地实施教学任务、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专业能力应有正确的判断和坚定的信心,具体表现在教学环境构建、创新教学法、教学组织管理及学生学习投入程度等方面。教师要适应新环境并敢于尝试新的教学策略,积极应对教学中的挑战,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新的教学环境对教师的协同教研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因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依托团队合作,教师之间协同教学和探讨教学问题,对教学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和总结,获取有益经验,利用集体智慧提升实践能力。这是高效开展教学必需的素养,有助于教师在研究和优化智慧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是教师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教师要自觉地通过自学或研修等方式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法与教学策略的掌握,在参与智慧教学设计、教学环境建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智慧教学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积极探寻有效方法弥补教学缺口,增长实践性智慧。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是教师学习的内容。通过在实践中摸索,教师应主动探究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利用大数据精准决策,认识自己在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朝着智慧教学的目标努力。教师要注重在智慧教学实践中形成独到的见解,将自己的认识灵活运用于实践,转化为创新的教学成果,充分体现教师学习的智慧性特征,在自主探究、反思、协同合作中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总之,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能力是传统教学和智慧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而智慧教学环境尤为强调智慧教学意识、智慧教学环境构建与应用能力、智慧教学分析评价与教学缺口弥补能力等教师胜任力要素,这些要素都是开展高质量智慧教学的重要保障。

  •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胜任力是教师实现成功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价值理念与专业态度的集中体现。基础教育教师应提高对智慧教育的认识,利用智慧教育时代带来的新契机,通过提升教师发展主体性、构建学习共同体和强化共享意识、优化教师评价体系等途径培养和提升教师胜任力,促成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实现。

  • 教师要参照胜任力要素合理定位自身职业角色,对教师角色有清晰的认识,客观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自我价值定位,对自己提出合理的要求,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感关系到对“智慧教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智慧教学内涵的认知与体验。当教师能够正确地审视自己与学生以及与同行教师的关系时,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会发挥积极作用,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自己将成为“怎样的教师”,而教师自身的创造潜力会发挥得更加充分。这是发挥职业潜能和体现个人生命意义的过程。教师要以先进的教学、学习、管理等理论为指导,主动学习并以智能化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为支撑,对教学和学习情境中形成的各种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依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调整学习方式。教师要树立“鼓励创新”“知识启迪”的角色意识,要以服务学生学习为宗旨,为学生提供智慧学习的指导。学生的生命生长是教师自我专业成长的价值追求。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学习应是一种为持续的生命成长而存在的学习范式,要充分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生命自觉性,将终身学习理念根植于心。

  • 智慧共同体是教师提升协同合作能力的有效载体,要求教师突破“单兵作战”的教师发展境遇,构建信息化教学共同体的实时互动机制,加强资源优化整合、合作共享。共同体由教师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构成。共同体成员怀着共同的目标愿景和强烈的学习意愿,通过共同体民主开放的形式创造丰富的对话机遇。教师间开展智慧与情感的对话,既有针对智慧教学知识的深度对话,加深对教学创新的理解,也有与专家和研究者的对话,利用共同体资源,提升教师的理论认识高度和专业知识水平。共同体构建交互共享的学习空间,形成多重主体、多元参与的人际互动,共享教学资源,借鉴彼此的优秀经验,促进教师胜任力的提升。

    教师在“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提升反思能力,促使胜任力的各要素协调发展,强化自我效能感,增长智慧教学实践性知识。教师胜任力的提升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情意”的协同发展。学习共同体为教师学习提供情境支持、情感支持和多元化智力支持,体现着智慧性、共享性、社会性的学习本质。共同体营造共生共享的智慧学习环境,有助于教师成为智慧教育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和发展者。在互助互利关系的发展中,教师不断完善知识与技能,强化职业信念、态度与情感,获得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教师胜任力的不断提高,进而实现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目标。

  • 通过“教、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智慧教学缺口弥补能力,实现教、学、研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加强对胜任力要素的认知,提高自我评价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形成胜任力提升的重要外驱力,以胜任力模型为导向,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评价体系要突出对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评估;评价指标要考量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实践能力,如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把教师学习的内容、培训经历作为评价的指标,激励教师投入智慧教学工作,以优秀教师作参照,总结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自觉提升教师胜任力。

    通过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机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为教师胜任力的提升搭建实践平台,拓宽学习渠道,采用灵活多样、以问题为中心的创新型研修方式,将教师实践性知识转化为研修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多模态数据,及时跟踪教学实施情况,适时提供配套服务,优化教学与学习体验,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立足于智慧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应当以教师发展为愿景,结合教师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提供开放、安全的互联互通环境,让优秀的教学经验和传统得到传承与发扬。校际间加强交流,开展与高等院校多方面的合作,为教师提供资源与智力支持,让专家深入教学一线指导,与中小学教师开展联合研究,将专家的专业知识深度融入教师实践中,促成实践性知识的创生与转化。“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机制使智慧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有助于教师胜任力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成长为智慧型人才[11]

  •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胜任力是融合信息素养、智慧教学知识与能力、理念与态度等为一体的综合能力。教师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正确认识和利用新环境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先进理念和正确价值观为指导,重新定义教师角色,确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理念,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借鉴智慧教学的成功经验,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学校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胜任力的要素,为教师胜任力的提升搭建实践平台,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减轻教师工作焦虑感,有效地帮助教师进行情绪管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与学校制度的外部支持相结合,构成促进教师成长的有利因素,促使教师自觉提高胜任力,增长实践性智慧,追求智慧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更好地回应和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