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日本新订高中历史课程之特点与启示

上一篇

下一篇

袁从秀. 日本新订高中历史课程之特点与启示[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 8(2): 92-100.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2.012
引用本文: 袁从秀. 日本新订高中历史课程之特点与启示[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 8(2): 92-100.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2.012
YUAN Congxiu. Characteristics and Inspiration of the Latest Revision of Japanese High School History Course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1, 8(2): 92-100.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2.012
Citation: YUAN Congxiu. Characteristics and Inspiration of the Latest Revision of Japanese High School History Courses[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21, 8(2): 92-100. doi: 10.13718/j.cnki.jsjy.2021.02.012

日本新订高中历史课程之特点与启示

  • 基金项目: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抗战时期的史学与历史教育研究”(SWU1909103),项目负责人:郑家福;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书写比较研究”(2020WT35),项目负责人:袁从秀;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0年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日历史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互构研究”(JSJY2020010),项目负责人:袁从秀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袁从秀,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 中图分类号: G632.3;G639.313

Characteristics and Inspiration of the Latest Revision of Japanese High School History Courses

  • 摘要: 2018年3月,日本发布新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这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70多年来,对高中课程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订,体现了日本高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标志着日本从此告别“宽松教育”而走向“生存能力”教育。由“历史综合”“日本史探究”“世界史探究”组成的新高中历史课程,立足“人”的发展,构建了“必修+选修、通史+专题”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更加突出本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课程学习倡导“主题+探究”的学习方式。日本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设置及特点启示我们,高中历史课程编制应加强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横向关联,课程内容应体现探究性学习要求。
  • 加载中
  • 表 1  日本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结构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大项目 中项目
    历史综合 A.历史之门 (1)历史与我们
    (2)历史学科的特征与资料
    B.近代化与我们 (1)认识近代化的视角
    (2)联系的世界和日本的开国
    (3)国民国家和明治维新
    (4)近代化与现代的各种课题
    C.国际秩序的变化、大众化与我们 (1)认识国际秩序的变化和大众化的视角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大众社会
    (3)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4)国际秩序的变化、大众化和现代的各种课题
    D.全球化与我们 (1)认识全球化的视角
    (2)冷战与世界经济
    (3)世界秩序的变化与日本
    (4)现代各种课题的形成与概况
    日本史探究 A.原始、古代日本与东亚 (1)黎明时期的日本列岛和历史环境
    (2)历史资料和原始、古代的概况
    (3)古代国家、社会的展开和分期(历史解释、说明与论述)
    B.中世纪的日本与世界 (1)向中世纪的转变和历史环境
    (2)历史资料和中世纪的概况
    (3)中世纪国家、社会的展开和分期(历史解释、说明与论述)
    C.近世的日本与世界 (1)向近世的转变和历史环境
    (2)历史资料和近世的概况
    (3)近世国家、社会的展开和分期(历史解释、说明与论述)
    D.近现代的各地域、日本与世界 (1)向近代的转变和历史环境
    (2)历史资料和近代的概况
    (3)近现代各地域、日本与世界的分期和结构
    (4)现代日本的课题探究
    世界史探究 A.认识世界历史的视角 (1)从地理环境看人类历史
    (2)从日常生活看世界历史
    B.诸地域历史特征的形成 (1)认识诸地域历史特征的视角
    (2)古代文明的历史特征
    (3)诸地域的历史特征
    C.诸地域的交流与重组 (1)认识诸地域交流与重组的视角
    (2)与诸地域相连接的欧亚大陆
    (3)亚洲诸地域和欧洲的重组
    D.诸地域的联合与变化 (1)认识诸地域联合与变化的视角
    (2)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诸地域的联合
    (3)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高涨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诸地域的变化
    E.全球化的课题 (1)国际机构的建立与对和平的探索
    (2)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
    (3)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与知识社会
    (4)全球化问题的探究
    下载: 导出CSV
  • [1] 日本文部科学省. 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解説(地理歴史編)[EB/OL]. (2019-03-28)[2019-05-18].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9/03/28/1407073_03_2_1.pdf.
    [2] 吴呈苓. "再生"与"复古"之间: 日本2017年版《学习指导要领》述评[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8(6): 1-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GZX201806001.htm
    [3] 日本文部科学省. 馳浩文部科学大臣記者会見録[EB/OL]. (2016-05-10)[2019-08-10]. http://www.mext.go.jp/b_menu/daijin/detail/1370694.htm.
    [4] 日本文部科学省. 歴史教育に関する現状と課題について[EB/OL]. (2015-06-05)[2020-06-17]. https://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3/053/siryo/__icsFiles/afieldfile/2015/06/05/1358302_02_02.pdf.
    [5] 原田智仁. 学習指導要領改訂のポイント(高等学校地理·歴史·公民)[M]. 东京: 明治図書出版株式会社, 2019.
    [6] 赵亚夫. 日本新订世界历史学习指导要领的基本特征[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10): 108-11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F201010024.htm
    [7] 日本文部科学省. 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EB/OL]. (2018-07-11)[2019-05-18]. 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8/07/11/1384661_6_1_2.pdf.
    [8] 赵莹. 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全球史叙事的形成[J]. 历史教学, 2020(9): 65-7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SJZ202005014.htm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0] 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4-11-29)[2020-04-0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9/c_1113457723.htm.
    [11] 张海鹏. 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适应和掌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意见[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9): 21-3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JF201909006.htm
    [12] 马克垚. 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5(1): 4-1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SSP201501003.htm
    [13] 张宏杰. 为什么写"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N]. 北京日报, 2019-08-19(16).
  • 加载中
表( 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79
  • HTML全文浏览数:  1479
  • PDF下载数:  4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8-07
  • 刊出日期:  2021-03-15

日本新订高中历史课程之特点与启示

    作者简介: 袁从秀,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西南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抗战时期的史学与历史教育研究”(SWU1909103),项目负责人:郑家福;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书写比较研究”(2020WT35),项目负责人:袁从秀;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20年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日历史教科书中的国家形象互构研究”(JSJY2020010),项目负责人:袁从秀

摘要: 2018年3月,日本发布新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这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70多年来,对高中课程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订,体现了日本高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标志着日本从此告别“宽松教育”而走向“生存能力”教育。由“历史综合”“日本史探究”“世界史探究”组成的新高中历史课程,立足“人”的发展,构建了“必修+选修、通史+专题”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更加突出本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课程学习倡导“主题+探究”的学习方式。日本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设置及特点启示我们,高中历史课程编制应加强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横向关联,课程内容应体现探究性学习要求。

English Abstract

  • 2018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新修订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学习指导要领》),这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70多年来对高中课程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订,反映了新时期日本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变化,体现了日本高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其中,历史课程以“加深学生对日本及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人类生活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1]271为目标,课程结构由原来的“世界史A”“世界史B”“日本史A”和“日本史B”,演变为“历史综合”“日本史探究”和“世界史探究”。

    ① 日本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的《高中课程标准》。2018年颁发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将于2022年4月起在全日本正式实施。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约每10年进行一次课程改革,高中历史课程亦历经数次调整,所调整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历史课程的归属。1989年之前,日本的高中历史课程归属于包括地理、历史和公民的“社会科”,之后高中的“社会科”分解为“地理历史科”和“公民科”,历史乃“地理历史科”之一。二是关于课程学习的要求。日本高中实行的是选修制与学分制,学生依据《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日本高中历史课程由日本史和世界史构成。历史时期不同,其课程学习要求也有差异。如:1960年,规定学生除必修日本史外,还需从世界史A和世界史B中任选其一作为必修;1970年,规定从地理A、地理B、日本史、世界史中任选两门课程作为必修;1978年,规定日本史、世界史为选修科目;1989年和2009年,规定世界史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从世界史A和世界史B任选一门,再从地理A、地理B、日本史A、日本史B中任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2018年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规定“历史综合”为必修课程,“日本史探究”和“世界史探究”为选修课程。2018年的这次课程改革,无论是历史课程名称、选课要求还是内容结构,均有较大变化。笔者认为,除每10年1次的课程改革惯例外,本次日本高中历史课程作较大调整,主要基于以下三大背景:

    ②日本史和世界史有A、B课程之分。其中A层次2学分,B层次4学分。A层次的教学内容较B层次简单。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进入到“宽松教育”时期。1977年版《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培养丰富的人性、创造宽松充实的学校生活和确定适应学生个性和能力的教育目标,削减教学内容和授课时数。”[2]之后,1989年版《学习指导要领》进一步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突出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学生”,提出“兴趣、意愿、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的新学力观,并再次减少学习内容。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灌输教育”的问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宽松教育”的推行,确实使学生的学习压力明显减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但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学力下降这一严重问题。新旧世纪交替之时,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增加,1998年版《学习指导要领》首次提出了“生存能力”教育理念,但并未赋予其实际内容,更未能在课程中予以体现。直到2008年,重新修订后的《学习指导要领》颁布,将“生存能力”阐发为学力三要素——“扎实的学力、丰富的人性和健康的体魄”,这无疑是对“宽松教育”理念的修正。2018年版《学习指导要领》则将“生存能力”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学习力和人性涵养”。文部科学大臣驰浩表示,新一版(2018年)《学习指导要领》要明确成为“‘宽松教育’的告别宣言”[3]。从“宽松教育”到“生存能力”教育,体现了日本教育将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能力和人性养成有机结合的新理念,目的在于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

  • 经历了“宽松教育”的失败实践,日本社会普遍达成共识,即必须摒弃以减负为目的而一味降低学习难度的做法。由此,2008年的《学习指导要领》不仅增添了1998年删除的学习内容,还增加了课程学习时数。但此后经过10年的课程教学调整,学生的历史学习并无明显改观。日本文部科学省对高中学生历史课程学习合格率的统计显示,世界史B的合格率仅为74.6%,日本史B仅为73.3%[4]。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还与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有着直接关系。日本文部科学省对世界史B课程的一项教学调查显示,仅有12.8%的教师采用问题式教学,仅4.9%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调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仅8.3%的教师实施过观察、参观、调查或体验式学习方式[4]。要切实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学习力和人性涵养”等方面的发展,务必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2016年12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科学省提出推行“主体的、对话式的、深度的学习”,即“通过对话和协作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实现深度学习”[5]6,为此,专门设置“日本史探究”和“世界史探究”两大课程供学生选修。探究课程以课题为中心,探寻日本和世界历史发展与演进的过程,非传统意义上系统、专业的日本史或世界历史的通史课程。学生在课题探究过程中,开展“主体的、对话式的、深度的学习”,培养具有广阔视野、能在全球化国际社会和国家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公民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

  • 1989年以来,日本高中的历史教育以“世界史”为必修课程,“日本史”为选修课程。其中,世界史A以近现代为中心,世界史B则为通史。“世界史”虽主要勾勒的是世界历史进程,但在课程编写时亦联系了日本历史,强调日本历史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2008年版《学习指导要领》“甚至不惜将世界历史范围一再缩小,……无论是世界历史A还是世界历史B,日本历史的内容在主题学习中不仅随处可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把世界历史当成了日本历史的背景”[6]。日本在“新国家主义”思想的主导下,2018年版《学习指导要领》进一步凸显了日本历史,不仅“日本史探究”课程中有较为完整的日本历史叙述,“历史综合”中也有大量的日本史内容,“世界史探究”各单元也不乏与日本历史相关联的内容。由此可见,日本高中强化日本历史学习的趋势愈加凸显。

  • 新修订的日本高中历史课程在沿袭世界史A、世界史B、日本史A、日本史B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构了历史综合、日本史探究和世界史探究课程的基本内容,具体如表 1所示。

    2018年版《学习指导要领》以“科目+项目”的形式,重构了日本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内容。其中,“历史综合”着眼于近现代,设计有“历史之门”“近代化与我们”“国际秩序的变化、大众化与我们”“全球化与我们”四大项目,旨在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认识世界与日本历史的发展。“日本史探究”从古代以来,依时序并联系世界历史,设计有“原始、古代日本与东亚”“中世纪的日本与世界”“近世的日本与世界”“近现代的各地域、日本与世界”等内容,使学生能立足于现实社会,通过探究活动,考察日本历史发展的意义与特色。“世界史探究”着眼于世界由孤立走向联合的过程,通过“认识世界历史的视角”“诸地域历史特征的形成”“诸地域的交流与重组”“诸地域的联合与变化”“全球化的课题”等项目,使学生能宏观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加深对世界历史的认识,考察并建构性理解世界各区域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三大科目内容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与补充,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对该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基本要求。“立足于广阔视野,通过探讨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现象,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和平民主国家和社会发展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公民所必需的素质与能力”[7]47这一日本新高中历史课程总目标,体现了该国历史课程立足于“人”的发展,培养适应当代国际社会需要的公民的教育宗旨。因为“人”的发展,首先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预测变化的前景显得越来越困难”[1]1,因而,人才成为国际间竞争的关键要素,人才培养成为各国的重中之重。其次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个体要适应现代社会,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并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日本“从2022年4月开始,成年年龄下降至18岁。随着选举权年龄降低,高中生需要关心政治和社会生活,并逐渐形成能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1]1。因此,日本历史课程目标必须具有指向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公民生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新特点及新需求。

    ① 2022年前日本法定的成年年龄为20岁。

    日本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从“知识与技能”“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学习力和人性涵养”三方面,对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进行了具体化:(1)在理解日本及世界历史发展的同时,掌握运用各种资料,恰当有效地对各种历史信息进行考察与归纳的技能;(2)运用概念,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历史现象的意义、特征和相互的关联,形成有效说明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以此为基础进行问题表达的能力;(3)基于各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实,拓展学习视野,具有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同时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深刻理解作为日本国民自觉热爱本国、尊重他国与他国文化的重要性[7]

    ②原为“地理历史科”总目标,笔者翻译时将地理课程的相关目标内容删除。

    第一点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其中“理解日本及世界历史发展”为知识目标,“运用各种资料,恰当有效地对各种历史信息进行考察与归纳”为技能目标。第二点要求学生“运用概念”“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说明和解决社会问题”“进行问题表达”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及解决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为“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目标。第三点为“学习力和人性涵养”目标,要求学生立足于社会现实,具有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热爱自己的国家,尊重他国。三个维度的目标由易及难,层次清晰又相互关联,最终指向“人”的“素质与能力”。

  • 课程结构即组成课程各部分的关系,包括课程性质、内容比例、课程架构的方式等。“历史综合”是本次修订新设置的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2学分。该课程拟通过学生运用资料,着眼于世界与日本,从相互关联的视角广泛地认识并考察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视野认识世界及日本历史。“日本史探究”和“世界史探究”为选修课程,各3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其中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日本史探究”是在“历史综合”课程的基础上,发展性地继承日本史A、日本史B的内容,基于地区、日本和世界历史的关系,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考察并探究各种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日本历史发展的综合理解。明确“世界史探究”课程“并非详细而专业的世界历史,而是学生在通过初中的‘社会科’和高中的‘历史综合’课程学习所获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可自主选修的一门探究性学习课程。它兼顾与日本历史的关联性,基于全球视野,以学生对世界历史的疑问和探究课题为基础,考察与世界历史大框架和发展相关的历史现象的意义与特色,以提高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和关注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为目标。”[1]272

    日本高中历史课程在遵循时序的基础上,采用通史与专题相结合的体例。如“世界史探究”继承并发展了之前的世界史A、世界史B课程内容,根据各地区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特点而设置了ABCDE五大项目。“A.认识世界历史的视角”。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构成人类生存基础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察地理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日常生活与世界历史的联系,从而理解与现在不同但又相联系的过去,认识学习世界历史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从“B.诸地域历史特征的形成”到“D.诸地域的联合与变化”,以“诸地域”为中心,遵循时序,基于世界历史特征的形成、交流与重组、联合与变化而构成学习内容,以探寻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框架,并说明诸地域虽各有历史特色,但在交流与重组中,世界逐渐走向全球化。必修课程“历史综合”则以近现代为中心,立足世界视野,设计了“A.历史之门”“B.近代化与我们”“C.国际秩序的变化、大众化与我们”和“D.全球化与我们”四大专题。除A项目具有导言课的性质外,其余项目均在时序的框架下,围绕“近代化”“国际秩序”和“全球化”等内容,将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变化组织为三个专题,旨在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基本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必修+选修、通史+专题”的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能建构纵横贯通、彼此联系的世界及日本历史,更利于他们多视角全面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与基本规律。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早在20世纪末,日本就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新修订的日本高中历史课程,则更加突出本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从世界看日本历史的发展,从日本历史看世界的变化,不仅必修的历史综合课程,而且两门选修课程同样对此有所体现。即“日本史探究”中有世界历史,“世界史探究”里也有日本历史。

    日本史探究课程大项目名称中均有“与世界”或“与东亚”的表述。在“原始、古代日本与东亚”项目下,展现从日本列岛开始有人类生活到平安时代,目的是联系东亚世界的发展考察原始、古代的日本,使学生能够综合把握和理解日本历史的发展与东亚环境的关系。其内容要求“着眼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与中国、朝鲜半岛等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从狩猎采集到农耕社会的变化,进而阐释环境与文化的形成”[7],“着眼于与中国、朝鲜半岛的关系,隋唐等中国王朝对日本政治、文化的影响等,通过探究课题,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小国的形成与联合,阐释古代国家形成的过程、意义和关系等”[7]。而在“近现代的日本与世界”项目下,又要求“着眼于欧美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影响、地域社会的劳动和生活的变化、教育的普及及其影响等,通过探究课题,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日本的工业化发展,阐释近代文化形成的意义与关系”[7]。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一方面说明日本历史的发展与东亚、与世界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立足于世界历史,从历史(时间)和世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在各个时代的特色及其变迁,综合考察日本历史的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日本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同样,世界史探究课程中亦有日本历史的内容。如“诸地域的交流与重组”项目下,要求“以亚洲海域交易的兴盛,明朝和日本、朝鲜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活动等为基础,建构性地理解诸地域贸易的发展和欧洲的扩张”[7],“着眼于西亚和南亚诸帝国,清和日本、朝鲜等国的发展为基础,建构性地理解亚洲诸地域的历史特征”[7]。由此可见,日本的世界史课程“越来越多地借鉴全球史叙事方式,不满足于展现各国、各区域历史的发展,而是将更多注意力用于叙述区域间的联系,以此勾勒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进程”[8]

    日本高中历史课程还注重历史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的联系,以使学生能从社会生活与历史的关系中,深入地考察、理解和认识历史。“历史综合”课程的四大项目,均有“与我们”的内容。如:大项目“B.近代化与我们”,即要求以工业社会和国民国家的形成为背景,说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从更广阔的视野来把握和考察世界中的“我们”;大项目“C.国际秩序的变化、大众化与我们”,要求从政治、外交、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说明国际间的联系,并以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和个人与集团的社会参与扩大为背景,说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的变化;大项目“D.全球化与我们”中,要求以科学技术革新和国际间的进一步交流为背景,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1]128。在具体的内容中,还进一步要求理解历史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如A项目“历史之门”之下的“(1)历史与我们”——要求在知识方面:以在我们生活的地域等所见到的各种现象为基础,理解它们与日本和日本周边的地域以及世界历史的联系;在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方面:从近代化、国际秩序的变化、大众化、全球化等方面,考察并说明知识目标中提出的诸现象与日本、日本周边地域以及世界历史的关联性[7]

    综上,日本高中历史课程立足于让学生从广阔的视野认识日本和世界历史发展的相互关联以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好地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国际社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

  • 学习方式亦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日本高中历史课程倡导“主题+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习得和相关的体验,实现认知、情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学习指导要领》明确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基础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课题探究,在培养学生必要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的同时,培养主动致力于学习的态度,努力完善个性,促进与他人合作”[7]。这一课程理念,不仅贯穿于带有“探究”二字的选修课中,必修课“历史综合”同样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大项目“D.全球化与我们”中的“(4)现代的各种课题的形成与概况”,即明确要求“基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拟定探究课题,灵活运用各种资料进行研究活动”[7]。换言之,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思考与问题为基础,确定探究课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概念,运用各种资料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问题、观察社会。

    主题探究活动贯穿日本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全过程,《学习指导要领》中的每一项目均明确要求学生围绕相关内容,通过课题探究,运用资料,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问题,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如:“历史综合”课程中的大项目“C.国际秩序的变化、大众化与我们”下的“(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众社会”,即有如下要求:着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日本参战的背景和影响等,通过课题探究活动,比较并联系日本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变化,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并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和危害、日本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国际协调的特征;着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社会变化,通过课题探究活动,联系并比较日本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变化,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并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化与社会运动的关系[7]

    根据相关内容,“通过课题探究活动”进行“比较”“考察”“说明”,已成为日本高中历史教师常态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常态化的学习方式。

  • 2018年1月,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它是在“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优秀成果”[9]前言1的基础上,形成的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旨在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凸显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突出公民素养教育,使学生具有适应全球化国际社会需要的公民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新的历史课程结构,突出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建构的主题螺旋式课程“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9]前言4。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时代性与前瞻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通过对新订日本高中历史课程的分析,不难发现两国课程各有特色与长处,互有借鉴之价值。日本新订高中历史课程对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编制的启示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10]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是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全球化背景下,历史课程如何构建本国史与世界史的内容体系,我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初,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中国史与世界史各成独立体系。至200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打破了这一格局,设置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三大必修模块和六大选修模块,构建了中外历史合编的课程体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又设置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3类课程。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组织了24个学习主题,其中中国史14个、世界史10个。张海鹏教授指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都是从人类文明起源讲起,一直讲到今天,讲到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的高中学生,中国通史的学习内容多一点是应该的。”[11]“教材在历史的叙述中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体现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脉络,树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11]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注重中外历史关联,说明中日两国高中历史课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本国史与世界史的合编。但从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我国基本上是中外历史各自叙述,日本则将本国史与世界史进行了较好的关联。马克垚指出:“世界史是组成世界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世界史,是组成世界的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贡献的世界史。”[12]因此,世界史中不能没有中国,否则“你无法准确地判断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独特之处”[13]。同理,中国史中也不能没有世界,否则无法全方位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只有通过包括中国的世界史和包括世界的中国史的学习,学生才能既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源性与多样性,又能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独特性,从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倡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在每一模块下或课程实施建议中,附有探究活动的课题。如对于“中外历史纲要”课程,附有“世界视野下的中国航海活动与海上贸易”“老兵的故事”“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严复、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等新颖、高质量并极具示范性的探究课题,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课程的指导性。在教学“实施建议”中,也倡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联系教学等教学模式,对教科书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学内容进行有跨度、有深度的重新整合,也可以对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不同模块进行整合,设计出更具有探究意义的综合性学习主题。”[9]48还建议将必修课程中国史中的“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与世界史中的“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整合,将必修课程中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整合,并提供了如“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等学习主题范例。“主题+探究”的学习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不仅利于学生形成纵横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构建正确的历史认知,还利于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与深度学习,使问题探究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据笔者对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的调查,97.3%的教师肯定探究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在高中教学中应该加以推行。但也有74.6%的教师以“课时太少”为由,认为无法落实或无法全面落实课程标准中的探究课题。笔者认为,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寓于常规教学中,体现于具体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中。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相近的历史课程内容,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如我国的“中外历史纲要”课程中,对于“冷战与20世纪下半期世界的新变化”这一内容的要求为: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9]17

    日本的“历史综合”课程中,对于D项目“全球化与我们”下的“(2)冷战与世界经济”内容的要求为:

    利用各种资料,通过课题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事项:

    知识方面——通过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与亚非各国、冷战下的地区纠纷,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军备扩张和核武器的管理等,了解国际政治的变化;通过西欧和东南亚的地区合作、计划经济及其影响、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等,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下的日本社会。

    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方面——着眼于各地域纷争的背景和影响、冷战给各国政治带来的影响等,通过课题探究活动,比较日本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及其关系,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地区冲突和冷战的关系、第三世界经济政策的特征,说明欧美和苏联政策转变的原因;着眼于冷战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各地区联合的背景和影响、日本经济高度增长的背景和影响等,通过课题探究活动,比较日本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冷战下的世界经济和地区合作的特征,说明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和社会的变化[7]

    从以上可以看出,两国均重视基础的历史知识。我国的“中外历史纲要”课程要求的知识有: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冷战中的典型事件,冷战的发生、发展与影响等,这是理解二战后世界发展变化极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日本的“历史综合”课程则分别从国际政治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两方面设计知识内容,包括殖民地独立运动、冷战、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等,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二战后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貌。但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还要求学生结合知识内容,“通过探究课题”进行“比较”,并“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和“说明”问题,将探究学习与能力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和显性化,从而使探究性学习更能得到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