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当代社会与教育的需求,都与过去大不相同。在技术革命与创新的推动下,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社会、劳动力市场以及未来的工作。不可否认,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促使教育方法发生改变,对即时性教学的需求推动了有别于传统面对面教学法的教学新样态的发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等。新兴教学方式的出现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数字能力,在学校教育中整合数字技术与教育内容,促进学生数字能力的获得,相关研究者、国际组织或国家已先后开发/制定出多种促进教师数字能力发展的框架或标准,如米什拉(Mishra)和科勒(Koehler)基于舒尔曼(Shulman)学科教学知识(PCK)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发布的《ISTE教育者标准》,国际培训、绩效和教学标准委员会(IBSTPI)制定的《IBSTPI教师能力标准》,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及《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等。这些框架或标准通常基于国家法规、教师教育指南、国家课程和国家资格框架研制而成[1],由于国家、组织以及研究者不同,它们可能缺乏对同一结构的共同定义。
2018年,我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搭建‘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大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2],从政策层面明确了数字教育的重要性,并于2019年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然而,当前我国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仍然不足,教育系统只是借助数字技术来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或更新教学技术,提升数字能力尚未真正融入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
欧盟委员会于2017年发布的《欧盟教师数字能力框架》(Europea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Educators,简称DigCompEdu) 旨在超越文化与教育背景,构建一个原则上适用于所有教师的数字能力框架,为数字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准入以及高质量教师教育绘制了一个共享的标准[3]。该框架在欧盟乃至国际范围内获得广泛赞誉,西班牙和挪威还在其基础上分别发布了本国的教师数字能力框架。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Competences for European Teachers
-
摘要: 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对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将数字技术整合到学校教育, 全面提升欧盟教师的数字能力, 欧盟委员会于2017年面向成员国发布了《欧盟教师数字能力框架》(DigCompEdu)。框架由专业参与、数字资源、教学与学习、评价、赋能学生以及促进学生的数字能力等六大能力域及22项能力指标构成, 设有教师数字能力等级。此外, 欧盟委员会还开发了一款与DigCompEdu配套的在线评价工具, 以帮助教师通过创新型教育技术的使用, 将数字技术嵌入教学、学习和学生评价, 促进教师数字能力的自我评价和个性化发展。DigCompEdu的设计与内容呈现出以下特点: 强调以教学为核心的框架设计; 嵌入层次结构的发展框架; 面向高质量教育生态系统的能力定位。该框架对我国构建教师数字能力框架、开发教师数字能力自我评价工具、拓宽教师数字能力研究范畴等具有启示意义。
-
关键词:
- 教师 /
- 数字能力 /
- 评价 /
- DigCompEdu
Abstrac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o better integrate digital technology into school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teachers, the EU published the Europea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Educators (DigCompEdu) for member states in 2017, which consists of 6 competence domains and 22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cluding Professional Engagement, Digital Resourc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sessment, Empowering Learners and Facilitating Learner's Digital Competence. In addition, the framework sets teacher digital competence levels and develops an online evaluation tool named SELFIE to facilitate self-evaluation and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digital competence. The design and content of DigCompEdu framework present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emphasizing the framework design with teaching as the core, realizing the quantitativ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s, and positioning their competences for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21st century. This framework is of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us to construct the framework of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and develop the self-evaluation tools of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 to widen the research scope of teachers' digital ability.-
Key words:
- teachers /
- digital competence /
- assessment /
- DigCompEdu .
-
表 1 教师数字能力等级①
能力等级 特征 进阶要素 初级 新手(A1) 重视意识 好奇、意愿 探索者(A2) 开始探索 有意义地使用 中级 整合者(B1) 整合资源 策略、多元 专家(B2) 具备专长 拓展、反思 高级 领导者(C1) 领导力 批判、共享 开拓者(C2) 创新力 开发、创新 表 2 教师数字能力发展过程与特征①
能力域 能力等级 A1新手 A2探索者 B1整合者 B2专家 C1领导者 C2开拓者 专业参与 基本使用 探索数字选择 拓展专业实践 加强专业实践 讨论与更新专业实践 创新专业实践 数字资源 基本使用 探索数字资源 使数字资源与学习环境相适应 策略性地使用互动资源 综合运用先进策略与资源 推动数字资源的使用 教学与学习 基本使用 探索数字教学与学习策略 有意义地整合数字技术 加强教学与学习活动 有策略、有目的地更新教学实践 创新教学 评价 基本使用 探索数字评价策略 加强传统评价 策略性和有效地使用数字评价 批判性地反思数字评价策略 创新评价 赋能学生 基本使用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解决学生赋能问题 策略性地使用系列工具以赋能学生 全面赋能学生 创新学生参与 促进学生的数字能力 基本使用 鼓励学生使用数字技术 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 策略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 全面、批判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 运用创新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 表 3 “自主学习”能力等级、典型特征及其描述①
能力等级 典型特征 能力描述 新手(A1) 很少使用数字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我没有或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在自主活动或任务中使用数字技术 探索者(A2) 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使用数字技术 我鼓励学生使用数字技术完成学习活动和任务,如使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检索或显示结果 整合者(B1)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我鼓励学生使用数字技术收集证据和记录进展,如制作音频、视频、照片和文本我使用数字技术(如电子作品集、博客)让学生记录和展示他们的作品我使用数字技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专家(B2) 利用数字环境全面支持自主学习 我使用数字技术(如电子作品集、博客、日记、计划工具)让学生管理和记录所有学习阶段,如计划、信息检索、记录、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我帮助学生开发、修订和运用适合的自我评价标准 领导者(C1) 批判性地反思用于促进自我调节学习的数字策略 我反思我的数字策略是否适合促进自主学习,并不断优化我的策略 开拓者(C2) 为自主学习开发新的数字形式和/或教学方法 我开发新的数字形式和/或教学方法来促进自主学习 -
[1] ALMERICH G, ORELLANA N, SUÁREZ-RODRÍGUEZ J, et al. Teacher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etences: a structural approach[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6, 100(C): 110-1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018-04-18)[2021-07-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 REDECKER C. European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 DigCompEdu[M].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7: 13. [4] CONWAY P F, MURPHY R, RATH A, et al. Learning to teach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continuum of teacher education: a nine-country cross-national study[R]. Ireland: Teaching Council, 2009: 25. [5] KOSTER B, DENGERINK J J.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 educators: how to deal with complexity, ownership and func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08, 31(2): 135-149. doi: 10.1080/02619760802000115 [6] HAGER P, GONCZI A. What is competence?[J]. Medical Teacher, 2009, 18(1): 15-18. [7] CONRADS J, RASMUSSEN M, WINTERS N, et al. Digital education policies in Europe and beyond: key design principles for more effective policies[M]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7: 44. [8] BOCCONI S, LIGHTFOOT M, BROLPITO A, et al. Scaling up and integrating the SELFIE tool for schools' digital capacity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M]. Turin: European Training Foundation, 2021: 12. [9] GHOMI M, REDECKER C. Digital competence of educators (DigCompEdu):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self-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C]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Education. Heraklion, Crete, Greece: SCITEPRESS-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2019: 541-548. [10] CABERO-ALMENARA J, ROMERO-TENA R, PALACIOS-RODR?GUEZ A. Evaluation of teacher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s through expert judgement: the use of the expert competence coefficient[J]. Journal of New Approach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 9(2): 275-293. doi: 10.7821/naer.2020.7.578 [11] JANSSEN J, STOYANOV S, FERRARI A, et al. Experts' views on digital competenc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3, 68(C): 47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