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监察制度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制度形式,在保证官员忠于职守、提高行政效率、惩贪肃清等方面发挥润滑作用。为保证监察制度更有效的运行,明清时期制度的法律化程度逐步强化,在清代更是确立了庞大、完善又繁杂的律例体系。对于明清监察制度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研究者从各角度对明清监察制度的设置、运行、发展和变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往往存在强调政治制度而忽略法律制度,或者强调后者而忽略前者的不足。近年来,以清代律例条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法律运作过程结合政治制度设置,从而将政治与法律共同纳入视野的研究正逐步兴起。通过两者结合可以避免忽视这样一种细节:即清代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以及律例体系的极大发达,并不一定是制度最优化的结果,它可能还是部院衙门、官吏追求私利实施规避行为的掩护,是“国家利益”与“衙门利益”甚至“个别官吏”私利之间博弈的法律形式。
“照刷文卷”律是《吏律·公式律》中的一条专门法条,是清代监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察部门和有关人员定期检查衙门文书的形式,及时发现违法情形,并依据法律给予惩罚,从而起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本文以清代“照刷文卷”律例渊源入手,以科道刷卷制度运转为关注点,通过对晚清衙门规避刷卷现象的制度分析,揭示清朝监察制度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制约”与“反制约”现象,对清朝律例格局有更深的理解。
The "Restriction "and "Anti-restriction"Phenomena in the Operation of Supervision in the Qing Dynasty——A Case ofShua-chüanLǜ
-
摘要: “照刷文卷”律是清代监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官员定期检查衙门文书,及时发现违法情形并予以惩罚的形式,起到澄清吏治、提高效率的效果。在制度运作过程中,清朝建立庞大、完善但又繁杂的律例体系,实现了“清代化”,但是也为监察客体肆意“规避”“反制约”提供了依据。清代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以及律例体系的极大发达,并不一定是制度最优化的结果,它可能还是部院衙门、官吏追求私利实施规避行为的法则,是“国家利益”与“衙门利益”甚至“官吏私利”之间博弈的法律形式。
-
[1] 脱脱, 等.金史:卷五十七·百官三[M].北京:中华书局, 1975:1308. [2]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 章六·台纲二[M].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 161-174. [3] 皇明制书·大明令: 卷一·吏令·刷卷赎罪[G]//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第46册·史部·政书类.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8: 7. [4] 申时行.大明会典:卷二一〇·照刷文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499. [5] 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对政治科学的重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236. [6] 清世祖实录: 卷二十六·顺治三年五月至六月[M].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224. [7] 奕禄, 等.(乾隆)钦定台规: 卷一·掌协[M].刻本.1743(清乾隆八年). [8] 叶伯臣.应求直言诏上书[G]//清高宗敕选·明臣奏议: 卷一.丛书集成初编0913.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5: 6. [9] 马建石, 杨育棠.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卷七·吏律·公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391-392. [10] 延煦, 等.(光绪)钦定台规[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印中心, 1989. [11] (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卷二十四·吏部八·官制·各省布政使司[M].光绪内府抄本. [12]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M].怀效锋, 李俊, 点校.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9: 211-213. [13] (嘉庆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M].台北: 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 1991. [14] 清高宗实录: 卷七百七十八·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上[M].北京: 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561. [15] 沈之奇.大清律辑注(上)[M].怀效锋, 李俊, 点校.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175-176. [16] 黄才庚.明朝的"照刷文卷"和"磨勘卷宗"制度[J].历史档案.1983(3):131.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SDA198303017.htm [17] (雍正朝)大清会典: 卷一百五十四·刑部六·照刷文卷[M].台北: 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 1994: 9885. [18] 织田万.清国行政法[M].李秀清, 王沛, 点校.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58. [19] 祝庆祺, 鲍书芸, 潘文舫, 等.刑案汇览三编: 刑案汇览序[G].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4: 1. [20] 张溯崇.清代刑法研究[G]//王戎笙.台港清史研究文摘.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467. [21] 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70. [22] 王锺翰.清史补考[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4:31. [23] 柏桦.中国古代刑罚政治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18. [24] 庆桂等.钦定六部处分则例: 卷十一·刷卷领卷舛错迟延[M].刻本.1892(清光绪十八年). [25] 顺治十七年十一月[M]//清世祖实录: 卷142.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091-1094. [26] 清宣宗实录[M].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440. [27] 清文宗实录: 卷三百三十三·咸丰十年十月中[M].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967. [28] 清穆宗实录: 卷一百八十一·同治五年七月下[M].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251. [29] 清仁宗实录: 卷二百二十九·嘉庆十五年五月[M].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72-73. [30] 沈家本, 俞亷三, 等.大清现行刑律案语[M].铅印本.1909(宣统元年). [31] 袁枚撰.小仓山房诗文集: 卷十五·答金震方先生问律例书[M].周本淳, 标校.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1458. [32] 清史稿: 卷一百四十二·刑法志一[M].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4186. [33] 徐珂.胥役类[M]//徐珂.清稗类钞: 第十一册.北京: 中华书局, 1986: 5250. [34] 冯桂芬.省则例议.皇朝经世文续编: 卷二二·吏政七·吏胥[M].台北: 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1966: 613-61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42
- HTML全文浏览数: 1342
- PDF下载数: 89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