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四库全书》中进取的心理学指标和维度初探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树杰, 黄希庭. 《四库全书》中进取的心理学指标和维度初探[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7(1): 144-153. doi: 10.13718/j.cnki.xdsk.2021.01.014
引用本文: 李树杰, 黄希庭. 《四库全书》中进取的心理学指标和维度初探[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7(1): 144-153. doi: 10.13718/j.cnki.xdsk.2021.01.014
LI Shujie, HUANG Xiting. The Psychological Index and Dimension of theEnterprising Spirit in SIKUQUANSHU[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7(1): 144-153. doi: 10.13718/j.cnki.xdsk.2021.01.014
Citation: LI Shujie, HUANG Xiting. The Psychological Index and Dimension of theEnterprising Spirit in SIKUQUANSHU[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1, 47(1): 144-153. doi: 10.13718/j.cnki.xdsk.2021.01.014

《四库全书》中进取的心理学指标和维度初探

  • 基金项目: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社区领导干部胜任特征研究"(18SKB003),项目负责人:黄希庭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树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

    通讯作者: 黄希庭,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图分类号: B849

The Psychological Index and Dimension of theEnterprising Spirit in SIKUQUANSHU

  • 摘要: 进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品质,也是当代中国健全人格中的重要品质。进取品质主要包含希望、勇气、热情和自信四项指标,在多种角度呈现不同维度,可划分为修养自我、兴旺家业和建功立业,也可划分为力行而进、循序而进和以退为进,还可划分为主动行事、坚持不懈、积极有为等维度,彰显了中国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之特色。进取在历史文化下体现出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在中西方跨文化下体现出与文化相适应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 加载中
  • 表 1  检索范围、检出率和整理后的检索结果

    总类 古籍总部数(部) 简化后古籍部数(部) 检索到古籍数(部) 检出条数(比率)
    550(12) 28(7) 十三经(3) 12(25%)
    经注疏(4)
    2 461 771(575) 正史类(250) 杂史类(2) 901(74.6%)
    (2 206) 编年类(159) 载记类(4)
    纪事本末类(88) 政书类(44)
    传记类(6) 地理类(21)
    史评类(1)
    3 165 977(125) 儒家类(11) 兵家类(5) 153(12.8%)
    (766) 道家类(3) 术数类(1)
    法家类(2) 小说家类(24)
    杂家类(17) 类书类(61)
    释家类(1)
    1 005 383(48) 总集类(17) 楚辞类(2) 55(12.5%)
    (299) 别集类(25) 诗文评类(4)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进取的指标内容分析结果

    类目 频次比例(%) 信度 实例 出处
    希望 364(32.5) 0.92 牧之在濡须,深以进取可图。
    吴、越介在一隅,非进取中原之地。
    士子日盛,设为牒试之法,宽其进取之门。
    党众则进取易,徒寡则见用难,士人之常势也。
    《三国志》卷60
    《宋史》卷360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3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6
    勇气 509(45.4) 0.94 忠信者,所以自为也;进取者,所以为人也。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分道出战,然后进取兴元。
    勇怯不同,贪廉各用,勇者可使进取,怯者可使守城。
    《史记》卷69
    《汉书》卷43
    《金史》卷119
    《梁书》卷38
    热情 121(10.8) 0.91 博驰骋进取,不师道德,已亡可言。
    锐于功名,而嗜于进取者,随所用耳。
    彭偃,少负俊才,锐于进取。
    始悟凡得失皆有偃手者,遂皆罢笔入山,不复事进取云。
    《汉书》卷83
    《唐宋文醇》卷42
    《旧唐书》卷127
    《宋稗类钞》卷2
    自信 91(8.1) 0.90 遣存审率前锋据临清,以俟进取。
    移易将帅,及储积军粮之类,便为进取之计。
    并山东,收河南,进取幽、燕,分军四出。
    俟其兵至,进取有期矣。
    《旧五代史》卷56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3
    《明史》卷40
    《平定三逆方略》卷16
    注:表中的频次(检测次数)为3位评分者同意次数,比例是检索次数占语料库总数的百分比,信度是3位评分者相互同意此归类后的信度系数,下同
    下载: 导出CSV

    表 3  进取的不同维度划分内容分析结果

    角度 维度 频次比例(%) 信度 实例 出处
    目的 修养自我 206(18.4) 0.92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汉介洁有守,恬于进取,有文集六十卷。
    安贫乐道,恬于进取。
    《论语·子路》
    《宋史》卷438
    《册府元龟》卷813
    兴旺家业 171(15.3) 0.93 任汝举进取,穷之与达,不望于汝。
    进取在于止足,宠禄不可过溢。
    民知陛下诚意如此,有行之士必能进取。
    《太平广记》卷299
    《却扫编》卷下
    《三朝北盟会编》卷174
    建功立业 715(63.8) 0.91 然天下未一,当图进取。
    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地尺寸不可弃。
    士生斯世,有进取出力,得时行道,功烈被于民者。
    《册府元龟》卷407
    《明史》卷277
    《吴郡志》卷25
    行为方式 力行而进 790(70.4) 0.92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然天下未一,当图进取。
    民知陛下诚意如此,有行之士必能进取。
    《论语·子路》
    《册府元龟》卷407
    《三朝北盟会编》卷174
    循序而进 232(20.7) 0.93 予生壮年,其所历多矣,尝陪诸举子进取矣。
    进取在于止足,宠禄不可过溢。
    力勤苦为文章,履其身以俭约,不妄自为进取。
    《归潜志》卷12
    《却扫编》卷下
    《欧阳修集》卷62
    以退为进 50(4.46) 0.94 趣操高爽,缥缥然有物外意,绝不喜进取。
    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
    皆端方廉洁,恬于进取,宜显擢以风有位。
    《宋史》卷331
    《元史》卷189
    《明史》卷159
    效果 主动行事 585(52.2) 0.91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今中州大乱,诚宜进取。
    诏以明代为都督水陆诸军,趣彭城,大图进取。
    《汉书》卷43
    《魏书》卷1
    《南史》卷51
    坚持不懈 172(15.3) 0.92 待马肥之后,更图进取。
    致仕于家,年力虽衰,进取弥锐。
    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
    《资治通鉴》卷194
    《旧唐书》卷93
    《资治通鉴》卷221
    积极有为 205(18.3) 0.94 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
    爵苟可求,得在进取,失在后时,故动以要之也。
    遣雄还乡里,更图进取。雄乃招集义众,进逼洛州。
    《三国志》卷55
    《晋书》卷52
    《周书》卷43
    急功近利 69(6.2) 0.95 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
    伤害清正之士,阴事中要,以图进取。
    躁于进取,性矜忌,不自检饬,与吏部尚书尹旻相恶。
    《旧五代史》卷60
    《旧唐书》卷154
    《明史》卷168
    下载: 导出CSV
  • [1] 王良.培育正确的进取心[J].求是, 2015(11):50-5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USI201511020.htm
    [2] 黄希庭.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我见[J].心理科学, 2017(6):1518-152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KX201706037.htm
    [3] 苏俊霞.进取与不争:儒道人生态度优势互补新议[J].河北学刊, 2014(4):174-177.
    [4] 付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乡村产业及其社会基础——以浙江省L市偏远乡村来料加工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 2018(6):71-90.
    [5] 翟学伟.儒家式的自我及其实践:本土心理学的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5):124-13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KXB201805013.htm
    [6] 景怀斌.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咨询的启示[J].心理学报, 2007(2):371-380.
    [7] 程翠萍, 黄希庭.我国古籍中"勇"的心理学探析[J].心理科学, 2016(1):245-250.
    [8] 吴亚娜.儒学视阈下的《四库总目》宋代文学批评[J].中华文化论坛, 2018(10):56-64.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HWL201810009.htm
    [9] 陈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哲学史, 2018(1):23-2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XS201801005.htm
    [10] 任继愈.经典教育:孩子们的"维生素"[J].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5(2):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YU200502001.htm
    [11] 范晔.后汉书[M].张道勤, 点校.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 170
    [12] 杨国枢, 文崇一, 吴聪贤, 等.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第13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
    [13] 黄希庭.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问题[J].社区心理学研究, 2016:3-11.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QXL201600002.htm
    [14]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 1997:417.
    [15]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1.
    [16] 刘孟超, 黄希庭.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13(3):548-560.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XD201303021.htm
    [17] 段文杰, 卜禾.积极心理干预是"新瓶装旧酒"吗?[J].心理科学进展, 2018(10):1831-1843.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XD201810011.htm
    [18] 朱振中, 刘福, Chen H.能力还是热情?广告诉求对消费者品牌认同和购买意向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20(3):357-370.
    [19] 毕重增, 黄希庭.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 2007(2):224-22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XD200702005.htm
    [20] 王登峰, 崔红.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心理学报, 2004(3):347-358.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XB200403013.htm
    [21] 赵彩花, 黄希庭, 岳彩镇, 等.从《四库全书》看个我自强的人格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11-14.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id/jsussexnsfdxxb-rwsh200906003
    [22]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3] 何明.刚健进取与淡泊无为——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态度[J].思想战线, 1999(5):43-47.
    [24] 郭永玉.人格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5] 景怀斌.儒家式应对思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6(1):126-134.
    [26] 景怀斌.孔子"仁"的终极观及其功用的心理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 2012(4):46-61.
    [27] 胡金生, 黄希庭.自谦:中国人一种重要的行事风格初探[J].心理学报, 2009(9):842-852.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XB200909008.htm
    [28] 汪新建, 史梦薇.中国人压力应对研究:基于主位与客位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 2013(7):1239-1247.
    [29] 柯江林, 孙健敏, 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J].心理学报, 2009(9):875-888.
    [30] 李志, 彭晓玲.进取型与知足型大学生幸福观的比较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3):106-109.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DSK200003030.htm
    [31] 尹可丽, 黄希庭, 何嘉梅.幸福进取的心理健康方法与成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106-112. doi: http://xbgjxt.swu.edu.cn/article/doi/10.13718/j.cnki.xdsk.2015.04.014
    [32] 杨中芳.回顾港台"自我"研究:反省与展望.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53.
    [33] DECI E L, RYAN R M.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0(4): 227-268.
    [34] 张春虎.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工作动机研究脉络及未来走向[J].心理科学进展, 2019(8):1489-1506.
    [35] HISRICH R D. Entrepreneurship/intrapreneurship[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0(2): 209.
    [36] FRESE M, GIELNIK M M. The psych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J]. 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4(1): 413-438.
    [37] EBERT T, GOTZ F M, OBSCHONKA M, et al. Regional variation in courage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contrasting role of courage for the emergence and survival of start‐ups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19(5): 1039-1055.
    [38] HORNG J, TSAI C Y, YANG T C, et al.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active personality, work environment and employee creativity among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employe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6: 25-34.
    [39] 谢俊, 严鸣.积极应对还是逃避?主动性人格对职场排斥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 2016(10):1314-132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LXB201610012.htm
    [40] 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76.
    [41] 徐勇.祖赋人权:源于血缘理性的本体建构原则[J].中国社会科学, 2018(1):114-135.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SHK201801009.htm
    [42] 黄希庭, 尹天子.从自尊的文化差异说起[J].心理科学, 2012(1):2-8.
    [43] 汪凤炎.独立自我和互依自我:从文化历史演化看中式自我的诞生、转型与定格[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61-77. doi: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SS201904007.htm
  • 加载中
表( 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69
  • HTML全文浏览数:  1869
  • PDF下载数:  15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0-25
  • 刊出日期:  2021-01-01

《四库全书》中进取的心理学指标和维度初探

    通讯作者: 黄希庭,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李树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 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社区领导干部胜任特征研究"(18SKB003),项目负责人:黄希庭

摘要: 进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品质,也是当代中国健全人格中的重要品质。进取品质主要包含希望、勇气、热情和自信四项指标,在多种角度呈现不同维度,可划分为修养自我、兴旺家业和建功立业,也可划分为力行而进、循序而进和以退为进,还可划分为主动行事、坚持不懈、积极有为等维度,彰显了中国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之特色。进取在历史文化下体现出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在中西方跨文化下体现出与文化相适应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English Abstract

  •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进取的重要作用,强调"锐意进取""开拓进取""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干部和人民群众也认同进取的重要性,认为进取是一个国家、民族走向繁荣与昌盛的精神心理基础,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动力[1]。因此,进取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品质,个人成才和社会进步,离不开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在心理学领域,进取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幸福的基础,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幸福进取的人[2]。那什么是进取的心理学定义?进取的心理学指标和维度是什么?这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对该问题追根溯源,既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现代中国人,也有助于在心理学中深入研究进取。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其研究必然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推崇个人刚健有为、进取不止的品格,孕育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顺着传统乡土社会的人情世故从底层社会产生和提炼而出的儒家思想[4],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儒家自我观念的认识与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我们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基本认识[5],解决中国人的问题无法回避儒家思想[6]。以儒家思想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培育积极进取品质的沃土,从中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是研究和继承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7]。《四库全书》集成诸多儒家经典,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倡导儒学的教化之用,强调儒学的经世致用,将人品与文品紧密地联系起来,寄予了规范士人言行的教化目的[8]。儒家所继承的经典,不是一家一派的或某一个宗教的经典,而是中华文明的经典[9],这些经典经过几千年时间积累,经过历史筛选,它们是有生命力的精华,在今天仍对中国人大有裨益[10]。本研究选取《四库全书》作为文本资料,研究进取这一饱含中华文化积淀的概念,探明进取的心理学指标和维度,探讨现代中国人对《四库全书》中的进取概念的继承和发展,为剖析中国人的进取心理结构、丰富和完善健全人格理论提供支撑,是构建人格研究中国化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世界贡献中国的智慧和理论。

  • 语料库建构的具体过程为:(1)确定分析资料。(2)以"进取"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三)"中的《四库全书》,摘录含有"进取"且语义相对独立的语句或段落,初步建构语料库。(3)标准化整理,对语料库进行简化与补充,简化标准主要有三种:①删除重复语句,保留上下文较为完整的语句;②删除不以进取为主题的表述,如"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11]卷16,邓寇列传第六;③通过核对原文,对表述不完整的语料进行补充。(4)形成正式语料库。

  • 正式语料库涵盖古籍2 159部,检索到以进取为主题,语义相对独立的语句(少数是段落)1 121条(次),涉及古籍755部,总检出率为35%。结果显示,进取在史部出现频率最高,尤以正史类和编年类为最,涉及稍多的有纪事本末类、证书类等。这提示,史部是进取相关论述的主要源泉。且在史部已明确"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的情况下,进取依然有如此丰富的记录,可见其在历代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在子部、集部大型文库中,进取的检出率较少,涉及的有类书类、小说家类、总集类、别集类等。由3名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研究人员对语料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初步分类,对不能确定涵义和归属的古籍,请教古代汉语专家决定后再进行分类(详见表 1)。

    上表所呈现的检索资料来源于"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四)"的《四库全书》。其中,古籍总部数(部)为检索的古籍总数和检索到的目标总数,简化后古籍部数(部)是经标准简化后检索的古籍数和包含目标的古籍数,检索到古籍数(部)是包含目标的古籍在各子类中的部数,检出条数(比率)是目标数和其古籍占简化后古籍部数的百分比。

  • 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进取的语义分析。程序如下:①建立类目,在逐步删除重复引用的项目基础上,结合文献的总体特征整理出具体类目,并明确各类目的涵义、分类标准及典型范例。②分析单元,以进取为主题的段落,由3名研究人员从指标、维度两个方面对每个分析单元进行归类;对于难以确定含义或归类的个别语料,请教古代汉语专家后决定。③信度评估,分别计算3名研究人员归类的相互同意度,据杨国枢等人的信度公式求出各指标、各维度的分类信度,${\rm{信度}} = \frac{{n \times \left( {{\rm{平均相互同意度}}} \right)}}{{1 + \left[ {\left( {n - 1} \right) \times {\rm{平均相互同意度}}} \right]}},$ 公式中的n为参与内容分析的人数,平均相互同意度是在需要分类的单元中,一致赞成或不赞成归入某个类目的单元数所占的比例。内容分析的信度无法到达100%精确,0.9甚至0.8以上的信度就已经很高了[12]

  • 指标就是我们所研究的概念是否存在的一个标记(或变量)[13],它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目标概念的特征,可以有效地衡量目标概念。例如,老师和学生的数量可当作高校的指标。

    "进"最早见于甲骨文,字形为,上面是"隹",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取"见于甲骨文,字形为,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狩猎,割取猎物左耳以计数献功[14]。进取一词最初见于"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5]论语集注卷7,子路,138,孔子没有定义狂者,孟子在之后做了解释:"狂者其志嘐嘐然""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他们"能进于道"[15]孟子集注卷14,尽心章句下,351,表明这类人对人生理想充满希望和热情,敢想敢干,其中部分人能努力进步并有所作为,进而取之,"进(步)"和"取(得)"并重。

    内容分析发现,进取保持了"进"和"取"并重的构成思想,"进"主要体现于目标的追求上,是积极主动、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取"主要体现于目标的选择上,是整合现实和理想的过程,受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引导。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进取包含希望、勇气、热情和自信四个指标。希望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指向未来的动机状态, 这种状态是以追求成功的路径(指向目标的计划、意图或打算)和动力(指向目标的活力)交互作用为基础的[16];希望让个人对目标持乐观的认识,认为目标是能实现的,进而使个人探索和明晰目标,并能提供心理动力来促进个人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17],形成追求目标的强烈的动力;希望在古籍中一般表现为商议计划、制定策略、寻求方法等;古籍中许多进取的目标充满未知的困难和挑战,即使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因为有强烈的希望,最终促进了成功,希望对于进取如此之重要,故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惟希望也,故进取"。与希望伴生的是勇气,这是一种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来的以坚守、前进、突破等为特点的心理品质;勇气使得个人能直面具体的挑战并克服恐惧、保持毅力,努力追求目标[7],使渺茫的希望变得可能,而希望又能激发勇气,两者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直至达成目标;勇气在古籍中一般表现为征战杀伐、攻取要地、抵御强敌等。进取是一种积极的饱含热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热情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境或实践等)持有的积极情感倾向;热情既是对目标的情感,也是对追求目标行为方式的情感,建立在对目标和追求方式的评价和判断之上,起衡量行为意图的作用[18],调节着个人的行为倾向和认知资源投入程度;在中国重德思想的传统文化脉络中,人们对符合道德取向的目标和追求方式充满热情并积极行动,对不符合的则缺乏热情,或回避、或排斥;热情在古籍中一般表现为对追求目标或坚持品格的情感倾向。个人对实现目标的能力感知,决定着实现目标的行为,这一过程基于对自身能力或己方资源的认识,以自信为指标,自信是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肯定,认为自己有能力追求目标,对目标坚定而充满信心,是进取的基础和动力;自信可以帮助个人控制、调节和组织心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行为、情绪、思想和目标,使个人不盲目,理智地采取相应的行为并坚持行为,最终对行为结果产生影响[19];自信在古籍中一般表现为坚定决心或肯定实力;这一指标支持了中国人"大七"人格中自信反映对理想和事业追求的观点[20]。进取的四个指标各有侧重又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个人的进取心理系统,指导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本研究把古籍中检出的进取语料,按照它们对"希望""勇气""热情"和"自信"的符合情况加以归类,呈现四种指标的检出频次、所占语料库的百分比以及评分者信度,并列出典型实例(详见表 2)。

  • 维度属于概念的不同方面,是一种对概念的分类方法,区分概念的不同维度,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理解[13]。例如,院(系)可当作高校的维度。进取包含了目标的选择、目标的追求和效果的产生等情境,在不同情境下,进取各指标的作用程度不同,因此进取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本研究对应进取目标的选择、目标的追求和效果的产生情境,分别从目的、行为方式和效果三个角度,将进取划分出多种类别,即进取在这三个角度上的维度,并把古籍中检出的进取语料按照其对各维度的符合情况加以归类,呈现各维度的检出频次、所占语料库的百分比、评分者信度以及典型实例(详见表 3)。

    以目的为角度,可以将古籍中的进取划分为自我修养、兴旺家业和建功立业三个维度,体现出进取的目的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同的阶段。这一维度的划分和中国人的"自我"划分为"个我""小我"和"大我"三个维度可相互对应。个我指个体的我,包括个人的身体及内在私欲等的自我;小我指人伦关系中的自我,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大我指除小我以外的群体自我,它包括社会、国家乃至自然、宇宙关系中的自我[21]。以此角度来看,进取起于修身(自我修养),练达于齐家(兴旺家业),终极于治国平天下(建功立业),囊括了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系列奋发行径,将由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连接成一条通路[22],涵盖了中国古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建功立业占比六成多,体现了进取注重功业追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大我"目标的崇尚。

    以行为方式为角度,可将进取划分为力行而进、循序而进和以退为进三个维度。力行而进是指尽心竭力去完成目标,循序而进是指遵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以退为进是指行为上退让以保持德性上的进步。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都有"志于道"的思想动力,对社会事业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皆怀有"求仁"的崇高志向[23],而竭尽全力才有可能达成这一目标,即"力行近乎仁"[15]中庸章句,30,甚至对竭尽全力也难以达到的理想,也要锲而不舍地追求,"知其不可而为之"[15]论语集注卷7,宪问,149;同时,"仁"的核心内容要求自己要站得住,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24],因此对于进取的目标,要以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一步步去实施,循序而进以达成目标;此外,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不妥协、不屈服的独立人格,坚持义以为上、义然后取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要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坚守士大夫的行为规范和道义,不为有损气节和品格之行,懂得适时退却,这便是以退为进的进取。"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5]孟子集注卷13,尽心章句上,32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5]孟子集注卷6,滕文公章句下,248。可见,进取既追求物质资源,也追求理想信念。这契合了儒家在顺境时"外王"推行自己的主张,在逆境时"内圣"追求内在,完善心灵[25],无论进退,都以永不磨灭的功德伟业"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为理想信念,实则是进亦进取,退亦进取,进退有据,宠辱不惊,保持心灵的进取状态[26]

    以效果为角度,可将进取划分为主动行事、坚持不懈、积极有为和急功近利四个维度。主动行事指进取能促使个人发现和创造机会,产生某种活动,体现出发动行为的动力效果;坚持不懈指进取使得个人能持之以恒,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直到实现目标,体现出意志品质的性质;积极有为指进取可以使得个人的行为不断接近目标并最终获得成功。但是,人心皆欲求胜,若不加限制,就会争夺悖乱,唯有约束人欲才能实现整体性和谐[27],过度的进取也可能认人行为激进、罔顾形势,导致急功近利的消极效果,适度的进取方能使多种强烈的动力可驾驭且有导向。

    总结以上指标与维度,可将进取定义为个人在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引导下,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努力达成理想的心理品质,既是一种动力品质,也是一种意志品质。

  • 进取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涉及自我关系、人我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彰显了中国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之特色。本研究以心理学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方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进取的指标和维度,旨在对进取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心理学探析。所有资料均由3名研究人员完成分析任务,对出现的分歧通过讨论达成分析的共识,以此对资料分析进行信度检验。研究中,归类一致性系数均在0.90以上,表明此内容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信度[12, 27]。语料库分析结果显示,进取有希望、勇气、热情和自信四个指标,是一个包含多种维度的复杂心理系统。从进取的目标追求和目标选择来看,历经千年变迁,中华文化下的进取有所继承和发展,在中西方跨文化背景下,进取体现出相似性和差异性。

  • 从古籍探析进取,探讨旧历史之真相,提供新时代之需要。进取出现至今,因文化、社会背景产生诸多变迁,表现形式因自我关系、人我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变化而有继承也有发展。

    无论古今,进取都反映出中国人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涉及个人与自我、与他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对社会事业有强烈的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3, 23],同时又重视人的德性品格[9],要求把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8],强调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行为符合道义。这一认识基础,使得中国人的进取既受由目标催生的希望和勇气维持,又受热情和自信的调整。因此个人进取的目标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又和个人的功利认识相联系。

    从古籍分析结果可看出,进取一方面偏重于"进"的过程,强调以符合儒家价值评判标准的认知和行为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以进步和提升为目标,以探寻真善美以及人生真谛为终极,即儒家所关注精神修养的"内圣"和道家的"求真";进取另一方面偏重于"取"的结果,强调积极追寻有挑战的目标并坚持不懈,最终实现目标、积极有为,以建功立业服务家国天下为终极,即儒家的"外王"。以"进"的进取,中华民族培养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孕育了层出不穷的仁人志士,也构筑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心理品格,使文明不断"向善"。以"取"的进取,中华民族成就了不朽的功业,使国家太平,百姓乐业,也才有了中华绵延几千年的文明,使文明持续"向上",这即是儒家的完美人格——君子既要求"自强不息"又要求"厚德载物"的现实基础。因此,可以说进取是中国人奋斗精神的具体展现。

    同时,古今人们对进取积极有为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历经更迭,中国人却皆怀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追求。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多怀有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强调通过个人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并尽可能在社会中实现自我和承担责任,既讲求能力的提升,也要求目标的达成,这也是儒家文化积极入世、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根本思想。现代社会的进取依然强调追求社会价值的目标,有大抱负[29-30],崇高的志向是个人的内在动力和核心[23],在健全人格中,幸福进取的最终目标也是为社会作贡献和为人类造福[31]。从古籍"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然天下未一,当图进取",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完成"历史任务",以及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勠力同心、锐意进取"以"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都体现出进取的积极有为的继承性。

    不过,古今进取的目标在形式上有发展,追求目标的情感表现也随时代发展有转变。古籍中诸多以建功立业为目标的进取,以开疆拓土或征战杀伐来发展或维护王朝政权、保一方安宁,而当今我们的建功立业的进取,则以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来体现,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向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想。在情感表现上,儒家要求个人对待进取以恬淡的态度,在事业上追求"进以礼,退以义"[15]孟子集注卷9,万章章句上,291,对于升迁和功名要待价而沽,对于闻政则以"温良恭俭让以得之"[15]论语集注卷1,学而,52,待人则以礼。同时,儒家还强调自我节制和修养,推崇礼来约束、驯服人的激烈情感反应,要求人们以平静的心态和循序的行为规范进取,传统文化价值下的个人应与环境融合、自我克制,而不应以"自我"加诸外界为美德,不过分"自我"表现[32]。而当今社会讲求效率、崇尚个性,追求开拓进取、锐意进取、拼搏进取、改革创新,渴望挑战和主动控制自己的生活等积极进取行为[29-30],提倡"锐意进取""开拓进取",这类反映出当今时代价值取向的进取和现实相互联系,是明显异于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取,与当今努力奋斗追求美好生活,既担当又守法,既干事又干净的进取[1],体现出进取的发展性。

    当今,我们的进取应随时代步伐而继承和创新,注重"进"的进取不应只是修养者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还应该致力于提高民族群体的精神境界和文明水准,注重"取"的进取不应只满足田园富足和邦国太平,还应该有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文化水平,促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 进取是一个中国文化积淀的概念,有深刻的"中国"烙印,无法用西方心理学的概念来替代。西方和进取相似的心理学概念之一是自我决定,该理论假设人是具有积极的自我整合、自我完善和不断学习倾向的积极有机体,社会因素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滞个体积极行为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强调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有机互动性[33-34]。另一概念是创业精神,是个人愿意以全力以赴的状态去完成一件事情,从而实现自己心理预期的倾向[35],和自我效能、自主性、成就动机等多种人格特质高相关[36-37]。不同文化背景下,进取和西方的概念显示出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性表现在进取的勇于克服困难和主动行事上。进取、自我决定和创业精神都强调个体主动自发的行为,发挥人的能动性。中国人在行为上强调"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5]论语集注卷8,卫灵公,156的主动性,西方人也鼓励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38];东西方都主张积极主动应对遇到的压力事件,勇于克服困难,敢于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应对人生困难和人生追求时都提倡以问题为中心,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挫折,靠自身的辛苦付出实现目标[28, 39]

    但也有诸多差异。首先,构成进取的理想和目标不同。东西方的个人理想差异与文化价值观的分歧相适应,中华文明确定地形成了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这四种价值偏好[40]。中国人在长期历史实践活动中内生出社会与国家是共生共荣关系,形塑出命运共同体意识[41]。中国人追求社会取向的自我实现,个人进行社会取向的自我修养和改进,适当地实践社会性与关系性角色、承诺及责任以使其社会生活完善化,入世之自我深嵌在社会的和关系的义理脉络之中[27]。这种社会取向的自我实现使得个人的作为及作为的标准由他人或所属群体来决定,最终的个人作为必定和他人或所属群体紧密联系,个人的价值唯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确认和体现[5]。因此中国人的进取并非只停留在个人层面,还包括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中国人的进取所追求的目标存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强调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中承担责任和实现自我,坚持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先决条件,因此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会使个人进取的理想与社会的发展方向一致。中国价值体系中的个人,以实践、克制及超越转化的行为方式,来实现自己价值,而西方价值体系中的个人以表达、表现和实现的行为方式为主[32],强调直接和结果导向。同时,西方文化中的人们讲求个人的自由、平等、博爱,其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能力的突显[42],他们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是建立在能否冲破社会的限制及约束,个体为了自己生存而非与社会环境共生,个人主义是西方民众为人处世的核心法则[7],他们进取追求的目标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体发展,以"个我"的自由、自主、独立及成就为奋斗目标[32],强调对环境的掌控[34],个人的发展不以社会发展方向为转移。

    其次,对目标的情感受不同因素影响。中国人的自我发展立足于家国天下,对他人、对家国天下怀有深厚情感。重视行为的道德性,强调对目标取之有道,在行为上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论语集注卷6,颜渊,126和赞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5]论语集注卷3,雍也,89,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在抉择中依良知做出自我选择,并坚定地站在道义一方,以道义为上,为此哪怕利益受损或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43]。儒家价值下的进取既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修养自身品性的过程。中国人的行为不简单地决定于外界,也非单一地由内在制约,而是在内外环境互动中彰显个人的责任、价值和内在超越性[6]。因此中国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关系网络,要以对他人所背负的责任及义务来行事,中国人的进取是"求仁"的价值追求过程,对"仁"的坚定是进取的基本前提[23]。若进取的目标和行为符合"仁"时,个人心理和行为都指向目标,希望、勇气、热情和自信等认知意志因素整合成强大的动力,使得个人发愤力行、坚持不懈,实现高价值的自我或者成就不朽的功业。在进取的过程中,个人的行为要维护社会安定,遵守礼仪秩序,循序追求进步有为;若私欲和行为背离"仁"时,个人的希望减弱,热情随之退却,行为也就失去动力。而西方人自我发展立足于个体自身,对于合乎于自己内在动力的目标更具热情,而社会性目标、行为规范等则会明显降低其热情。满足个体自身的心理需求是西方人诸多行为执行的首要考量,他们更喜欢自己主导自己的行为,外界的规范会成为一种压力,明确地消极影响他们的行为以及心理结果,降低他们的情感体验[32]。可见,儒家文化下的进取既能倾听私欲的声音,又能超越私欲的偏见,是一种受价值观引导的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心理系统,是一种理性、有情感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育进取品质是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核心,保持进取的心态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热情,才能在新征程中展现自信和勇气。进取这一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对当今社会仍有深远影响,对古籍中进取的分析有助于在更为全面理解进取的基础上,对大众的进取心理进行探讨,为人格研究中国化建立自己的理论和话语体系。本研究所探讨的《四库全书》中的进取的心理学指标和维度为进一步探讨进取的心理结构做了铺垫。下一步关于进取的研究应借鉴古籍中进取的指标和维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我国当前社会实际相结合,深入探索中国人进取的心理结构,编制出进取的测量工具,深入社会开展实证研究,丰富和完善健全人格理论。

  • 本研究基于《四库全书》对进取的指标和维度进行初步探析。内容分析结果发现:进取具有"进"和"取"并重的构成思想,包含希望、勇气、热情和自信四个指标,在多种角度可划分不同的维度,以目的角度可划分为修养自我、兴旺家业和建功立业,以行为方式角度可划分为力行而进、循序而进和以退为进,以效果角度可划分为主动行事、坚持不懈、积极有为和急功近利四个维度。进取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继承性和发展性与时代发展特征相吻合;在跨文化背景下,相似性和差异性都植根于中西方社会文化。下一步研究应该将传统文化背景与当前社会实际相结合,编制出进取品质的测量工具,深入社会开展针对性的实证研究,丰富和完善健全人格理论,助力构建人格研究中国化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4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