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休闲农业的兴起以1998年大足县建成的“荷花山庄”为标志.进入21世纪后,又有一大批具有一定地区影响力的都市休闲农业园在重庆相继出现,早期以南岸区南山、沙坪坝区歌乐山表现较为突出,此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九龙坡区和大渡口区的都市休闲农业近年来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共拥有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3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17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城市,重庆的休闲农业仅处于起步阶段[1].在走访了重庆多个都市休闲农业园后发现,多数园区存在景观资源浪费的现象,以致于产生景观质量较差、生产性特色不明显、后期养护成本过高等问题.植物作为园区的绿色生态基础,其合理布局、特色化打造对提升重庆都市农业园景观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以突出生产性、生态性和观赏性为打造重点,节约型植物景观构建应准确把握其打造重点,避免产生各种形式的浪费.本研究通过对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探索总结出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以期为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全文HTML
-
都市休闲农业是都市农业的延伸概念,都市农业是指处于城市区域范围及环城经济圈内、依托并服务于城市,同时结合城市资源集中的优点和乡村优质生态环境的现代农业形式[2].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首次提出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概念,2002年确定了其范围,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的全部行政区域. 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订方案)明确提出,重庆市将建立以都市区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的整体协调发展,再次确立了重庆主城九区的都市经济核心影响力.而都市休闲农业则是在都市农业的基础上,拓展了休闲的功能,将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以深入挖掘农业资源优势为开发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娱乐休闲、科普教育、科技示范和文化创新等功能[3].本研究所指的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即重庆主城八区(除渝中区外)的休闲农业.
-
节约型园林是指用最少的资源投入,对自然生态环境干扰最小的绿化方式[4].实践发现,减少投入仅是“节约”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场地、环境和人所构成的园林系统,探讨更适合的设计方案,对“节约”进行深度的实践探索.
-
园林植物指乔木、灌木和地被等适用于园林造景的植物材料[5],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和生长性特征,其成熟度将对整体景观空间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休闲农业园景观区别于其他园林形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所处的乡野自然环境和自身的农耕文化属性,基于节约型思想的都市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把握其景观本质属性[6].本研究所指的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是适应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的立地条件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具有经济性、抗逆性和低养护性的植物材料.结合合理节约的植物组景形式,选取节约型园林植物,打造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实现以较小的经济投入、环境干扰,获得持续的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标.
1.1. 都市休闲农业
1.2. 节约型园林
1.3. 园林植物
-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重庆都市休闲农业的研究背景,为确定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节约型园林、园林植物的概念获得理论支撑,以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与内容.
-
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和拍照等方式,获取现场资料,整理并归纳出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设计策略.
-
本文讨论的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是指重庆“都市圈”休闲农业园中的植物景观,主要包含以生产性功能为主的农作物和以景观性功能为主的常用园林植物两大类.
2.1. 调查方法
2.1.1. 文献研究法
2.1.2. 现场调研法
2.2. 范围界定
-
重庆主城区海拔多在168~400 m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6~18 ℃,降水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平均湿度多在70%~80%,年日照数1 112.6~1 655.8 h,属典型的高湿低照地区.南北走向的缙云山山脉、中梁山山脉、铜锣山山脉、明月山山脉等四大山脉由西至东依次排列,嘉陵江与长江交汇于此,独特的自然气候特征与山水格局为植物创造了独特的生境.
针对重庆的都市休闲农业园,从建设时间、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分类形式等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40个农业园(图 1)进行典型调查,其中包含3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10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涵盖了目前重庆主城已经出现的各类休闲农业园形式[7](表 1和图 2).因此,该40个都市休闲农业园中的植物景观基本能反映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中的植物概况.通过实地调查,从植物材料的节约性选择与植物组景的节约性设计两大方面分析,探讨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的节约型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并由此归纳出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
通过实地调研,统计出在所调研的40个农业园内共出现乔木类、灌木类、藤本植物类、竹类、地被类、花卉类、湿生植物类、园林苗木类、果树类、蔬菜作物类、粮油作物类和粮食作物类共12个类型262种植物,筛选出各类植物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种,共50种植物,从生产经济性、对重庆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植物养护投入3个方面归纳出其节约性与不节约性特征,其中节约型植物有37种,约占筛选数据总量的74%(表 2).
-
通过实地调研,统计出在所调研的40个农业园内出现4种节约型植物组景,3种不节约型植物组景.节约型植物组景主要从4个方面体现:第一,保护、利用生态基础较好的原生植被,实现生态和降低造景成本的双重节约;第二,选择具有经济性特征的植物进行规模化种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第三,选择具有节约性特征的植物材料进行拟自然群落的复合式组景,利于涵水固土,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实现降低养护成本和生态的双重节约;第四,选择藤蔓植物进行廊架、坡面、堡坎等的立体绿化打造,提高竖向空间景观利用率,在实现用地节约的同时降低养护成本且提高生态效益.不节约型植物组景则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第一,使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热带棕榈科植物等抗逆性差、高养护型植物,虽能带来一定的景观新鲜度,但后期养护成本较高;第二,使用造型式植物组景,后期需要持续修剪,养护成本较高;第三,追求速成景观,盲目进行大树移植、滥用大草坪等植物造景手法,大树移植一旦栽植成活,便能迅速实现“绿化”的目的,但过程耗时耗材耗力,风险较大[8].而不和时宜的大草坪手法,将降低空间利用率,相较于同等面积的乔灌草搭配式植物组团,其后期管护过程中对人工和水资源的消耗更高,生态效益却更低[9-10](表 3).
4.1. 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植物选择的节约性调查
4.2. 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中植物组景形式的节约性调查
-
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营造可以从节约型植物选材上实现,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植物选材的节约:第一,选择能够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且兼具一定观赏性的农作物,既能够直接创收,又具有农业园的植物特色,打造出区别于其他园林形式的植物风貌,实现景观风貌的可持续性,如樱桃树、桂花树、桃树、李树、葡萄、羽衣甘蓝、彩色生菜、佛手瓜、油菜、向日葵、水稻、玉米等.第二,选择具有一定抗逆性的植物,包括对本地具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乡土植物[11],对重庆高湿底照的气候具有高度生长适应力的节水抗旱型植物和耐阴型植物,既能提高休闲农业园内植物的多样性,增强生态稳定性,又能节约景观投入[12-13],如黄葛树、香樟、小叶榕、水杉、枫杨、金叶女贞、毛叶丁香、小梾木常春藤、常绿油麻藤和肾蕨等.第三,选择可以进行粗放式管理的低养护型植物,节省景观维护成本,如棕竹、竹类、麦冬和扁竹根等.
-
自然生态环境是休闲农业园的重要资源[6],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保留并增强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就成了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原生优势植物群落进行保护,新增的植物景观在原有基础上顺势而为,多使用乔灌草相结合复合式植物组景形式,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进行景观营造,促进景观、生态双融合,降低管护成本,增强植物生态稳定性,减少植物景观养护的持续性投入.
-
休闲农业的美学本质是对农耕文化的欣赏,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观形式便是农作物生产景观.选择农作物进行植物景观打造时,可从3个方面进行筛选:第一,结合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量,该农作物是否可通过鲜销、加工销售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第二,该农作物是否具有独特造型、肌理、色彩、嗅觉等突出的景观观赏特性;第三,该农作物是否适宜设计播种、采摘、加工体验等参与性农事休闲活动(表 4).
除进行生产化种植外,也可用农作物进行环境景观打造.相较于传统园林植物,选择具有突出景观观赏性,能够开花、结果、株型优美、色彩变化丰富的农作物造景,既符合农业园的生产性特征,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又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和即时景观效果[14],结合植物季相设计,打造具有持续性的农业园植物景观.针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部分不节约的植物景观形式,可利用桃、李等果树可替代鱼尾葵等棕榈科植物作为行道树,可利用羽衣甘蓝、彩叶生菜等观赏蔬菜代替一串红、波斯菊等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做花境植物,可利用葫芦、蛇瓜等藤蔓蔬菜植物,结合廊架打造瓜果廊,增加景观趣味性,也可利用荷花、茭白代替水葫芦等打造湿地植物景观.
-
宏观层面,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地形空间类型丰富,可利用土地资源稀缺,设计时,应对山地地形空间进行整体考虑,对应不同的立地条件合理布局植物空间,进行针对性设计.坡地生产片区宜通过降低坡度、坡改梯等农业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径流污染[15].植物与其他各景观要素结合设计,实现景观融合,从生态节约与土地资源节约的角度,控制舒朗流畅的山体天际线,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空间(图 3).微观层面,重视园区的立体绿化,其中以坡面绿化最为突出,在调查的40个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中,所有园区都出现了边坡这一景观形式.因此,通过植被结合安全防护性与生态性的坡面景观处理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抗逆性强且低养护的节约型植物,通过立体绿化增加园区绿化总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
5.1. 优先选择节约型植物造景,实现植物选材的节约
5.2. 保护原生林地,通过复合式植物组景融合乡野大环境,实现植物景观维护成本的节约和生态节约
5.3. 结合休闲与农业两大主题,使农作物种植景观化,环境植物生产化,创造直接经济价值并突出景观休闲价值
5.4. 把握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山地特征,重视山地竖向植物景观层次,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实现生态节约和土地资源节约
-
在以往的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建设活动过程中,对于植物景观的营造有许多的尝试,由于对都市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特性认识的不足,造成植物景观构建过程中存在诸多浪费的现象.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目前的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在构建过程中都进行了一定节约性植物造景尝试,但仍出现了许多不节约的植物景观.在新的建设过程中,可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和抗逆型植物、低养护型植物等具有一定节约性特征的植物,通过生态融合,把握农业与休闲两大基本特征,重视竖向植物空间结构等节约型植物组景形式,构建节约型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