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狭义来看农业高质量是针对农产品质量而言;从广义来看,还应包括生产经营体系质量、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农业结构布局质量等方面[1].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就要做到“六个高”:产品质量高、生产经营者素质高、生产效率高、产业效益高、国际竞争力高、农民收入高.
本文认为农业高质量的内涵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为实现农业产品高质高效、农业生态可持续、农业结构优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产品高质高效即农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农业生态可持续即农产品清洁化生产、投入品和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农业结构优化即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过程技术化程度高以及农业经营水平高.
全文HTML
-
北碚区幅员面积755 km2,其中家庭经营承包的耕地面积达到1.843 hm2,共有涉农街镇15个,行政村109个,农户10万余户,25万余人.北碚区多样的地形,适宜的气候条件等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北碚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2017年,北碚区的秸秆还田面积达到8 866 hm2(其中机收水稻秸秆还田806 hm2),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85%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农膜使用量同比减少1%.畜禽禁养区为88.11%,限养区仅为11.89%.建成高标准农田3 533 hm2,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26 hm2,建成各类堤防18.73 km,10个街镇基本达到防洪标准.在基础设施方面一共建成农村公路348 km,已经实现行政村通畅和撤并村通达两个目标.
-
近年来,北碚区政府为了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扶持农业发展. ①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一系列文件譬如《北碚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北碚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碚区2019年农药减量使用行动工作要点》等陆续出台,进而保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效果;②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以特色效益项目为抓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主要包括《关于加快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 《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项目竣工验收办法(试行)》等,切实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及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③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建设方面,出台了《北碚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 《北碚区农产品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实施方案》 《北碚区关于加快“三品一标”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和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
随着近年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北碚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深入,农民知识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截至“十二五”末期,北碚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2个(其中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36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2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部级3家、市级11家,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区级示范社8家),入社农户6.11万户,带动农户数3.99万户,达标家庭农场25家,农民接受技能培训共2.5万人,一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50人.
-
从2012年起,北碚区委、区政府就确定了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大力调结构、拓功能、延链条,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发展以蔬菜、林果、花木、生态渔业等产业为主的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截至2017年底,在经济发展方面,北碚区农业总产值为19.89亿元,占北碚区GDP比例仅为3.0%;在农民收入方面,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1 4万元,较上年增长了9.6%;在产品质量方面,农产品总产量为28.8万t,“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产量为3.386 6万t,占农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为7.63%;在生态功能方面,北碚区共建成农业公园6个,主体休闲公园36个,标准化蔬菜水果基地120个.北碚区农业不断朝着产品质量好、生态效益高的目标迈进.
-
“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是北碚区农业发展的重点,金刀峡沿线江东片区、西山坪片区、歇马虎头山片区、澄江十里温泉沿线已建成各类农业公园、主题休闲农业园27个,农业标准化产业示范基地80个,这些都为发展农旅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编制了《北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方案(2018-2022)》. 2019年1月5日,“第十六届腊梅文化艺术节暨花木交易博览会”在北碚区静观镇成功举行. 2019年1月11-14日,在第十八届中国西部(重庆)农产品交易会中,北碚展团共接待市民超过4万人次,现场销售农副产品9.5万元,签署1.5亿元的投资项目.
-
北碚区农业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健全,进而促进了北碚区地方农产品品牌的发展.近年来北碚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加大监测力度. 2015年,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成功进入试运行,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大幅提升,15个涉农街镇全部配备了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并能够正常开展检测. “十二五”期间,北碚区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高达98%以上.截至2018年底,北碚区15个涉农街镇农业服务中心增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其中109个行政村已经成功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在积极培育地方品牌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北碚区在有效期内认证农产品达到7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2个,绿色食品3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此外,北碚区政府还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追溯工作,在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完成注册的“三品一标”企业占比达90%以上.
1.1. 北碚区农业发展自然条件
1.2. 北碚区农业发展政策条件
1.3. 北碚区农业产业基础
1.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扩大
1.3.2. 特色效益农业稳步向好发展
1.3.3. 农旅融合初见成效
1.3.4. 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健全
-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将定性和定量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本文主要以AHP分析方法,依据国家各项政策、规划以及相关文献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从产品(A1)、生态(A2)及结构(A3)3个维度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级指标.在A1指标下从生产和质量2个方面构建反映农产品的农业生产效能(B1)和农业质量效益(B2)2个二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在A2指标下构建反映农业生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B3)和农业投入品使用(B4)2个二级指标;在A3指标下构建反映农业结构状态的农业经营管理水平(B5)、农业产业融合程度(B6)及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B7)这3个二级指标.本文紧紧围绕AHP法,按照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这4步来确定各具体指标的权重,并进行排序和评价.
-
本文在指标选取以及权重赋予方面,主要参考近年国家、重庆市以及北碚区印发的相关农业文件及规划、《重庆市北碚区统计年鉴2018》.主要有以下说明:①层次分级主要参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等;②等级排序、标准比例分析以及指标权重设置主要参考《“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北碚区农业农村发展“十三五”规划》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全国新增1 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重庆北碚区统计年鉴2018》 《北碚区农业农村发展“十三五”规划》 《北碚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 《北碚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1-4号)》等;③内-外部影响因素评价矩阵(以下简称IE矩阵)、SWOT矩阵分析以及QSPM矩阵分析均围绕AHP进行,按照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这4步来确定各具体指标的权重.
-
根据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本文参考相关学者研究以及各项文件规定,分别确定了17项评价指标,根据全国及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特点,建立了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 1).
2.1. 农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2.2. 指标数据来源
2.3. 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将SWOT矩阵分析方法应用于农业发展环境分析,有助于明确现阶段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通过SWOT矩阵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优势:北碚区拥有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高等院所,连续多年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2],静观腊梅享誉全国,蔬菜、花木、林果产业基础较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科技优势、生态优势、产品优势及经济优势[3];②劣势:北碚区农业存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4]、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者综合素质偏低、品牌意识欠缺、化肥农药过度投入等问题[5];③机遇:近年来国家各级部门围绕农旅融合、产业结构调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北碚区“静观花卉” “槽上蔬菜” “歇马果苗”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市场份额逐步增加[6],静观入选2018年全国农业强镇,面临政策扶持和市场发展机遇;④威胁:北碚区高效农业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较低,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抗风险能力不强[7],面临着市场威胁和技术威胁.
-
从表 1中可知,影响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内部因素的优势主要包括:C5(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高)、C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C7(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高)、C8(秸秆综合利用率高)、C15(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高).弱势主要包括:C1(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C3(粮食单产水平低)、C4(“三品一标”年增长率低)、C9(化肥利用率高)、C10(农药利用率高).其中,最重要的内部因素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高、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高、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高,这也是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优势.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表 1,绘制如下表 2.其中,权重(范围由0.0~1.0)根据AHP层次分析法得到,等级依据北碚区达到的水平与全国标准对比划分(1分代表重要弱点,2分代表次要弱点,3分代表次要优势,4分代表重要优势),加权分数为权重与等级的乘积.由表 2可知IFE矩阵的总评分为2.600,略高于平均分2.500分,说明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部状况一般,还没有充分利用内部优势来弥补其弱点.
-
从表 3中可以看出,影响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C13(龙头企业个数)、C14(现代农业园区个数)、C12(家庭农场个数)、C11(土地流转率).其威胁主要包括C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C16(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C1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有机遇,又存在威胁,总的加权分数为2.228,低于平均分2.500分,说明北碚区在利用外部机遇和规避威胁方面并没有做到最好.
-
结合表 2、表 3可知,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外部评价分数为2.010,内部评价分数为2.598,其综合评价分数位于第Ⅴ象限(表 4),较农业高质量的标准相差较远.因此,北碚区应采取必要的战略计划,提升其农业高质量水平,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
-
利用QSPM矩阵将SWOT分析与IE矩阵分析结果进行战略评价.其中,吸引力总分(AS):1表示没有吸引力;2表示有一些吸引力;3表示有相当吸引力;4表示很有吸引力.吸引力总分(TAS)等于权重乘以吸引力分数.结果表明(表 5):从北碚区高质量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开发与产品开发并举、立足本地放眼海内外的发展战略”(SWOT)同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为依据的“稳定型战略(IE)”都适用于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3.1. SWOT矩阵分析结果
3.2. IE矩阵分析结果
3.2.1. 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内部影响因素IFE分析
3.2.2. 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外部影响因素(EFE)分析
3.2.3. 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IE矩阵评分
3.3. 基于QSPM分析的战略规划
-
利用SWOT矩阵和IE矩阵对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和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QSPM矩阵评估北碚区农业发展状况,得出两点结论:①北碚区农业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尚存在一定的差距;②北碚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应采取坚持和稳定型战略.
-
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将考核及政策制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以《北碚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方案(2018—2022)》为基础,加快农业优质化发展,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鼓励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完善乡村交通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与评估体系,完善产销平台建设,着重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不断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销售能力.加强涉农产业科技创新应用,依托西南大学农业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打造一批集科研、教学、示范、观光、休闲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基地.扎牢产业联结点,建立以保底收购、保底分红、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为主要形式的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户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效益.
-
着力构建农业资源节约体系.大力推进全域休闲农业发展,鼓励功能单一的种植业园区、养殖业园区向休闲农业转型,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推进立体循环农业发展.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粮经轮作、间作套种、林下生产、渔鸭共作等新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功能互补、能量循环、高效生态的种养循环利用机制.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推进全区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深化,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走一条特色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
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主要包括家庭农场以及龙头企业.北碚区政府应该用优惠政策和补贴来发展以农户家庭为主体的家庭农场,引导种植、养殖大户等向家庭农场转型.加大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给予充分的优惠措施引导其发展,进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等作用.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实施农村技能培训计划,探索建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市场主体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新型农民培育机制,提升基层农业人才经营水平.
-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在发展中稳步推进种植园、水产健康养殖场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力度推动“四化”管理,即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管理,进而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产地准出制度实施,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管控.主要包括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企业监管名录、推进农业产业诚信体系建设等.注重农产品品牌创建.政府应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切实将品牌建设与项目建设、各类评比挂钩,持续对农产品品牌创建进行补贴.具体措施如下:①重点培植静观花木、素心腊梅、槽上萝卜、西农茶叶、歇马果苗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②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入选重庆市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③搭建品牌强农营销推介平台,继续办好“腊梅文化艺术节暨花木交易博览会”,搭建更广阔的北碚区花木交易平台,更有效地延长与拉伸北碚花木产业链条;④鼓励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国际慢食协会“美味方舟”(Ark of Taste)评选等国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