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三化螟为害水稻白穗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

黄华英, 陈颖, 陈观浩. 三化螟为害水稻白穗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J]. 植物医学, 2024, (1): 72-78. doi: 10.13718/j.cnki.zwyx.2024.01.008
引用本文: 黄华英, 陈颖, 陈观浩. 三化螟为害水稻白穗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J]. 植物医学, 2024, (1): 72-78. doi: 10.13718/j.cnki.zwyx.2024.01.008
HUANG Huaying, CHEN Ying, CHEN Guanhao.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hite Panicle Damaged by Tryporyza incertulas and Its Application[J]. PLANT HEALTH AND MEDICINE, 2024, (1): 72-78. doi: 10.13718/j.cnki.zwyx.2024.01.008
Citation: HUANG Huaying, CHEN Ying, CHEN Guanhao.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hite Panicle Damaged by Tryporyza incertulas and Its Application[J]. PLANT HEALTH AND MEDICINE, 2024, (1): 72-78. doi: 10.13718/j.cnki.zwyx.2024.01.008

三化螟为害水稻白穗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黄华英,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

  • 中图分类号: S433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White Panicle Damaged by Tryporyza incertulas and Its Application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水稻三化螟白穗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监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选取9块水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tor幂法则,研究三化螟白穗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三化螟白穗在水稻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度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法确定了三化螟白穗的田间最适理论抽样公式;田间调查时,可用白穗丛率估计白穗种群密度,其公式为=2.098 2[-ln (1-p)]1.127 3.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和简易估计公式可在三化螟白穗调查、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控中推广应用.
  • 加载中
  • [1] 盛承发, 宣维健, 焦晓国, 等. 我国稻螟暴发成灾的原因、趋势及对策[J].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11(3):103-108.
    [2] 孙俊铭, 韦刚, 周先文, 等. 三化螟种群动态、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昆虫知识, 2003, 40(2):124-127.
    [3] 高兴华, 田景花, 陈鹏. 2001-2011年云南勐海三化螟种群动态规律[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3):367-372.
    [4] 张茂林, 张艾军, 黄春艳, 等. 曾都区三化螟局部重发原因及治理对策[J]. 湖北植保, 2020(1):56-57.
    [5] 陈杰林. 害虫防治经济学[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88.
    [6] ISLAM Z, CATLING H D. Biology and Behaviour of Rice Yellow Stem Borer in Deepwater Rice[J]. 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on in the Tropics, 1991, 8(2):85-96.
    [7] 刘文娟, 王建富, 任寿美, 等. 三化螟卵在寄主上的分布与孵化的研究[J]. 昆虫知识, 1999, 36(6):327-328.
    [8] 方继朝, 杜正文, 程遐年, 等. 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J]. 昆虫学报, 2001, 44(3):337-344.
    [9] 关瑞峰, 姚文辉, 王茂明, 等. 福建省水稻螟虫种群发生变化及原因初探[J]. 华东昆虫学报, 2008, 17(1):63-70.
    [10] 向玉勇, 张帆, 夏必文, 等. 我国水稻螟虫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 31(11):20-23.
    [11] 郑秀芳. 同安区水稻三化螟历史发生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福建农业科技, 2013(S1):73-74.
    [12] 龙梦玲, 谢茂昌, 兰雪琼, 等. 近年广西水稻三化螟发生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 31(8):25-26.
    [13] 陈观浩, 刘瑞强, 梁盛铭. 模糊贴近度用于三化螟发生量预测的探讨[J].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2, 22(4):9-10.
    [14] 李广香, 李旭林, 朱小宁. 越冬代三化螟螟蛾发生期预测模型及应用探讨[J]. 广西植保, 2021, 34(2):11-13.
    [15] 周冬梅, 莫绍宁, 欧阳兆云, 等. 田阳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J]. 气象科技, 2019, 47(3):526-530.
    [16] 张振飞, 黄炳超, 肖汉祥, 等. 4种农业措施对三化螟种群动态的控制作用[J]. 生态学报, 2013, 33(22):7173-7180.
    [17] 刘光杰, 秦厚国. 我国稻螟研究新进展(一)[J]. 昆虫知识, 1997(3):171-174.
    [18] 刘光杰, 秦厚国. 我国稻螟研究新进展(二)[J]. 昆虫知识, 1997(4):239-242.
    [19] 丁岩钦. 昆虫数学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22-134.
    [20] 徐汝梅. 昆虫种群生态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7-60.
    [21] 赵志模,周新远. 生态学引论: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及应用[M]. 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93-137.
    [22] 唐小艳, 陈斌, 李正跃, 等. 云南元阳梯田水稻田白背飞虱若虫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J]. 昆虫知识, 2010, 47(5):950-957.
    [23] 张晓萌, 刘桂良, 张佳丽, 等. 宁波地区晚稻稻纵卷叶螟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 54(4):441-443.
    [24] 王会福, 汪恩国, 陈伟强. 单季稻褐飞虱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2):270-273.
    [25] 白树雄, 张聪, 闫占峰, 等. 玉米田蚜虫种群的空间动态[J].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51(3):661-667.
    [26] 王华弟, 张左生, 张志昌, 等. 三化螟幼虫的田间分布型[J]. 昆虫知识, 1994, 31(3):132-135.
    [27] 陈其志, 钱汉良. 三化螟白穗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研究[J]. 湖北植保, 1994(4):2-4.
    [28] 陈方. 在昆虫学研究中正确应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公式[J].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2, 12(1):105-107.
    [29] 陈观浩, 梁盛铭. 柑橘潜叶蛾幼虫在化橘红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 江西植保, 2010, 33(3):122-123.
    [30] 汪信庚, 刘树生. 昆虫种群密度的二项抽样估计模型研究进展[J]. 生物数学学报, 1996, 11(3):45-51.
    [31] 蔡笃程, 李炜, 肖冬梅. 番茄叶片上美洲斑潜蝇幼虫种群密度的零频率估计法[J]. 植物保护, 2011, 37(2):159-161.
    [3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104-107.
    [33] 陈观浩, 梁盛铭, 陈少兰, 等. 几种杀虫剂防治水稻三化螟田间药效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7, 28(9):31-32.
    [34] 张振飞, 黄炳超, 张扬, 等. 几种药剂对三化螟室内与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 现代农药, 2011, 10(1):51-54, 5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67
  • HTML全文浏览数:  454
  • PDF下载数:  14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0-15

三化螟为害水稻白穗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作者简介: 黄华英,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 1. 化州市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 广东 化州 525100;
  • 2. 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 化州 525100;
  • 3. 化州市农业科技促进会, 广东 化州 525100
基金项目: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水稻三化螟白穗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监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选取9块水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tor幂法则,研究三化螟白穗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三化螟白穗在水稻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度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法确定了三化螟白穗的田间最适理论抽样公式;田间调查时,可用白穗丛率估计白穗种群密度,其公式为=2.098 2[-ln (1-p)]1.127 3.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和简易估计公式可在三化螟白穗调查、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控中推广应用.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3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