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草地贪夜蛾作为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具有多食性、暴食性特点,喜食玉米等80余种作物[1-2]。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之后迅速向北扩散,对我国玉米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3]。我国农业农村部出台防治用药推荐目录,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位列其中。玉米是高杆作物,在其后期的病虫防治中,植保无人机已成为最重要的防治器械[4]。为验证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2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在施药效率上的差异,从而为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大规模统一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通过实地试验评估了使用这两种器械喷洒上述2种药剂对抗草地贪夜蛾的效果。
全文HTML
-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富美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30%茚虫威悬浮剂,江苏建农植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
试验安排在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办湾子村,品种为“先玉335”,试验田块土壤类型为土娄土,有机质含量15.97 g/kg,pH值为7.9。肥水状况良好。6月上旬播种,面积6 000 m2,株行距30 cm,目标产量600 kg/667 m2。
-
试验共设5个处理(表 1),每个处理重复3次。2023年7月10日施药,此时正值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期,玉米生育期为小喇叭口期。
-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WSZ-0805型,用水量为45 kg/hm2,飞行高度不超过玉米顶端1.2 m,飞行速度6 m/s;3WD-18J背负式静电喷雾器,用水量为675 kg/hm2,均匀喷雾。
-
依据《杀虫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的鳞翅目幼虫药效试验准则》调查。具体为每小区随机取样挂牌5点,每点固定10株,共50株,调查记载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活虫数和虫龄,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在施药前及施药后7 d和10 d,分别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玉米叶片总数,玉米完整叶片数,计算各处理的叶片保护率。
虫口减退率(%)= (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叶片保护率(%)= (每株完整叶片数-药前完整叶片数)/(每株叶片总数-药前叶片总数)×100%
校正叶片保护率(%)= (处理叶片保护率-对照叶片保护率)/(100-对照叶片保护率))×100%
-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利用DPS v 3.0.1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设计
1.4. 施药器械及方法
1.5. 调查方法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表 2)。施药后2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通过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的防效分别为79.75%和81.34%;30%茚虫威悬浮剂(12 mL/667 m2)通过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的防效分别为84.51%和85.51%。30%茚虫威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优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表明30%茚虫威悬浮剂比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更具速效性。不同施药器械间的防效比较显示,电动喷雾器处理组的防治效果略优于植保无人机处理组,但差异性不显著(p < 0.05)。
施药后7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通过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的防效分别为87.40%和89.99%,显著高于施药后2 d;30%茚虫威悬浮剂12 mL/667 m2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防效分别为75.00%和76.70%,防效显著低于施药后2 d。上述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比30%茚虫威悬浮剂具有更好的持效性。草地贪夜蛾幼虫调查结果显示(表 3),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处理组均未出现低龄幼虫,而30%茚虫威悬浮剂(12 mL/667 m2)处理组开始出现低龄幼虫,进一步证明了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持效性优于茚虫威。
施药后10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通过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的防效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87.21%和88.65%。30%茚虫威悬浮剂(12 mL/667 m2)通过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施药的防效较低,分别为68.75%和69.96%。在施药后7 d、10 d,2种药剂采取2种施药方法的防治效果仍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
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2种药剂对玉米叶片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图 1),氯虫苯甲酰胺持效性明显优于茚虫威。施药后7 d和10 d,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通过植保无人机施药和电动喷雾器施药对叶片的保护率分别为85.6%、87.1%和72.4%、74.6%,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和保叶效果。30%茚虫威悬浮剂(12 mL/667 m2)通过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喷施药后7 d,对叶片保护率分别为75.2%、76.8%;施药后10 d,叶片保护率下降到26.8%、28.3%,降幅明显。
-
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30%茚虫威悬浮剂均为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安全有效药剂,二者均能较好的控制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氯虫苯甲酰胺持效性强[5-6],施药后7 d达最高防效,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防治效果分别为87.40%和89.99%,且无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出现。在对叶片的保护作用上,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 m2)施药后7 d和10 d,植保无人机喷防为85.6%和72.4%,电动喷雾器喷防为87.1%和74.6%,建议每10~14 d防治一次。30%茚虫威悬浮剂具有更强的速效性,且具有杀卵作用[7],施药后2 d防效达到最高,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防治效果分别为84.51%和85.51%,随后药效显著下降,施药后7 d和10 d防效下降明显。30%茚虫威悬浮剂施药后7 d和10 d的保叶作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为75.2%和26.8%,电动喷雾器为76.8%和28.3%,施药后10 d保叶作用下降显著,在防治上,建议每7 d防治一次。
玉米是我国三大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范围广。由于玉米是高杆作物,传统背负式喷雾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等施药器械作业难度大。相比之下,植保无人机在玉米病虫防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解决了玉米生长后期防治难的问题,且作业效率高,实现了人机分离,确定了施药安全。对比植保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效果,2种施药器械在防效上无显著差异。因而,植保无人机可作为玉米病虫防治的高效器械。
在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防治时,为了取得好的防治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用水量要足,一般不少于2~3 kg/667 m2;飞行速度不高于6 m/s;飞行高度应保持在作物顶端1.2 m以内;施药时间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以免药液快速蒸发影响防治效果[8-10]。此外,植保无人机操作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对防治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优秀的操作员施药均匀,避免了重喷、漏喷现象,作业效率高、效果好。目前,植保无人机已取得了快速发展,一些实力雄厚的植保无人机公司,如极飞、大疆等,不断推出更加智能化、易操作的产品,载药量也从10 kg发展到目前的60 kg,更好地满足了生产需要[11-13]。因此,建议在生产实践中使用高端智能植保无人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