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全国有23个省(区、市)烤烟种植面积约100万hm2[1],2020年云南省烤烟种植面积39.52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4.5%[2],而云南省烟草种植主要分布于曲靖、昆明、楚雄、昭通、大理、保山、临沧、玉溪东部、红河中北部、文山西北部等地区[3]。云南由于烟草连年种植,1995年左右根结线虫病(Root-knot nematode)发病面积就达2.67万hm2,病株造成烟叶减产30%~50%[4];全国的根结线虫病也已经造成30%~50%的损失,并且危害程度逐年增加[5]。烟草根结线虫病是一种由植物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为病原物的土壤病害[6],研究表明云南曲靖、昆明、玉溪等烟草主产区的根结线虫种类主要有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等3种,优势种为花生根结线虫[7]。根结线虫除了危害烟草根部以外,其造成的伤口为黑胫病、根黑腐病、镰刀菌根腐病、青枯病等根茎类病害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便利,导致复合侵染[8-9],还会显著影响根内生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异和组装[10-12]。
烟草根结线虫从土壤侵入烟草根系,造成主要吸收水分和营养的须根细胞肿大,掠夺营养,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阻碍伤口愈合,导致植株出现叶缘褪绿变黄,随后变为红褐色;植株生长缓慢、黄化、萎蔫,呈现类似缺水或缺肥的症状,烟农常将其误认为干旱或营养缺乏导致而忽略防治,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13-14]。目前烟草种植区主要防治方法还是农户在烟草移栽的时候,将阿维菌素[15]或噻唑膦[16]撒施到烟塘里面(穴施),防治的安全性、效果及持效期都存在较大的挑战,很多种植户往往防不住而导致较大损失,甚至绝收[17]。目前针对41.7%氟吡菌酰胺对烟草根结线虫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杨再福等研究发现使用41.7% 氟吡菌酰胺悬浮剂0.05~0.07 mL/株,兑水500mL后灌根,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效为65.94%~68.27%,显著高于常规药剂(10% 噻唑膦GR)[18-19]。目前杀线虫药剂的施药方式主要有覆膜熏蒸[20]、灌根[21-23]、穴施(窝施)[24]。熏蒸法既能杀灭根结线虫,也能杀灭杂草、真菌、细菌,然而翻耕整地后至少覆膜7 d、揭膜放风3 d,用工多、耗时长;穴施比灌根操作方便、用工少,但灌根效果显著高于穴施。研究表明,移栽时穴施的防效远远高于移栽后15 d、30 d穴施的防效。此外,随着人们对环境及农药安全的担心,目前一些生物制剂也不断涌现[18],如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25]、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木霉菌TSP-1 (Trichoderma sp.) 等[20]。因此,对烟草根结线虫的新型防控方式及药剂的选用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烟草移栽时41.7% 氟吡菌酰胺药剂随定根水一起灌根相对穴施的防效,以期提升对根结线虫防效的同时减少用工量。
全文HTML
-
试验地位于云南烟草核心栽培区域曲靖马龙旧县小龙家山,田间土壤为壤土,偏沙性,肥力相对一般,施药前一茬均有线虫发生,田间已经连续种植烟草8年,烟草品种为云烟87。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10% 噻唑膦GR,海南力智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
烟苗移栽前整地,设置15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63 m2,3个试验小区作为1个处理,共5个处理,总面积945 m2。4月19日移栽时施药,选择无根结线虫侵染症状及无黑胫病、镰刀菌根腐病、番茄斑萎病毒病等病害症状且长势一致的健康烟苗,移栽时施用根结线虫药剂处理后,正常施肥及用药管理,各处理均不再使用根结线虫防治相关产品。试验处理如表 1。
-
移栽10 d后,调查不同处理的烟苗是否存在叶片黄化、焦叶、萎蔫等症状。
-
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在烟草进入打顶期后根部根结线虫引起的根瘤表现较为明显,本试验选择80 d和125 d(采收结束)调查2次,烟草病害发生情况按《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GB/T23222—2008)进行调查(表 2),结合当地的病害发生特点,主要对烟草根结线虫病进行调查,调查每个小区的发病株数及发病级数。
计算公式: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发病株数×该病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
移栽施药后80 d,按照5点取样的方法,每点5株进行标记并测量株高及叶片最大宽度,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比较其差异性。移栽施药后142 d,按照80 d时的标记,挖出烟株根系,调查是否有根结、烂根,统计须根百分比(植物水分、营养吸收主要依靠须根)。
-
将5个处理全部叶片分别按照处理进行分批次采收烘烤,烟秆做好标记,烘烤后分开堆放,最后统一定级后称重,按照烟站收购价进行收益评估,并折算成每公顷的成本与收益。
-
采用SPSS 17.0和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和制图,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综合防效,用Duncan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1.1.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调查方法与内容
1.3.1. 不同药剂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的安全性调查
1.3.2. 不同处理烟草根结线虫田间防控效果调查
1.3.3. 不同处理的烟株株高、叶宽、须根百分比等农艺性状调查
1.3.4. 不同处理的投入、收益统计与核算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如图 1所示,移栽施药10 d后:左边为41.7%氟吡菌酰胺750 mL/hm2灌根的烟苗,其叶片浓绿,无黄化、焦叶、萎蔫症状;右边为穴施10%噻唑膦的烟苗,其叶片黄化,局部叶片干尖及植株较弱。
-
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可知(表 3),药后80 d和药后125 d防效趋势整体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T3、T2、T4、T5,各处理防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3处理在几个处理中防效最佳,药后80 d和药后125 d的防效分别为82.95%和68.22%。
-
移栽后80 d,株高由高到低依次为T3、T4、T2、T1和T5,其中T3、T4株高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叶宽由高到低依次为T3、T2、T4、T1和T5,其中T3、T2叶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 4)。烟草采收完后田间调查各处理根系发现,T3根系最好,且须根较多,根系较白(图 2)。须根占根系比由高到低依次为T3、T2、T4、T5和T1。T3须根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 4)。
-
各处理收益均得到提升,收益增加比例:T3(54.70%)>T2(29.51%)>T4(24.06%)>T5(3.81%)>T1(清水对照)(表 5)。可见根结线虫防治好后,对烟草整体收益均有一定提升,且处理T3提升比例最高,达54.70%。
2.1. 不同药剂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的安全性
2.2. 不同处理的烟草根结线虫田间防控效果
2.3. 不同处理的烟株株高、叶宽和须根情况比较
2.4. 不同处理成本及收益比较
-
研究表明,41.7%氟吡菌酰胺+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混合和41.7%氟吡菌酰胺在烟草移栽时灌根能够有效防治烟草根结线虫,且持效期较长,比农户常用的穴施10%噻唑膦GR防效优异,安全性也较高;其防治效果也优于41.7%氟吡菌酰胺喷塘750 mL/hm2。移栽时灌根优于喷塘,喷塘优于穴施,原因可能如下:首先,灌根处理比喷塘处理的药剂与水混合更均匀,而喷塘处理比穴施后移栽浇定根水的混合效果更佳,也更能均匀地分布到烟草根系,有助于药剂/菌剂的活性和作用范围最大化;其次,根结线虫具有趋水性,灌根处理能将土壤中的线虫诱集到药液作用范围内杀死。这与刘挺等将阿维菌素、2.5亿活孢子/g厚孢轮枝菌颗粒剂穴施、灌根处理烟草的结果是一致的[26]。此外,将药液与水充分混匀作为定根水灌根,相对喷塘、穴施后再浇定根水,能节省大约一半的工时。还有研究表明,烟苗移栽前50 mL土壤中平均二龄期根结线虫数量为8.4条,移栽后6 d就能检测到根结线虫二龄期幼虫,9~12 d达到一个侵染高峰[28]。因此,农业上采用41.7%氟吡菌酰胺+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和41.7%氟吡菌酰胺混匀作为定根水灌根替代穴施10%噻唑膦GR,避免噻唑膦用药量增加,更符合国家农药零增长策略[29]。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对土壤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生物防治可有效减少对农田生物和环境的影响[30],且通过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加入,有效改善烟区连作障碍,提升根系健康,也能为农户线虫防治提供新的用药选择。
此外,41.7%氟吡菌酰胺+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处理在烟草叶宽、株高、须根比率上均有优良表现,原因可能是灌根处理能更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间接促进了烟草的生长,兼之采后烟业净收益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研究表明,针对烟草根结线虫种群密度的增大,土壤真菌种类更加丰富,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31];镰刀菌属病原菌可能与烟草根结线虫的发生有关,青霉属、粗糙孔菌属病原菌均具有腐生菌功能,对纤维素具有明显降解作用[32],这势必导致烟草各种次生病害的发生。41.7% 氟吡菌酰胺作为SDHI类比较新颖的化合物,目前登记用于白粉病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还有研究表明,氟吡菌酰胺可以控制土传性病原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33]及气传性的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34]、链格孢菌[35]、烟草叶斑病菌(Stagonosporopsis sp.)[36],意味着氟吡菌酰胺不仅可以控制线虫,还可能有助于控制烟草白粉病、赤星病、叶斑病、灰霉病。此外,氟吡菌酰还能够提高辣椒根际溶磷、固氮细菌的丰度促进辣椒生长[37]。因此,该药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白粉病、赤星病、叶斑病、灰霉病,甚至对黑胫病、镰刀菌根腐病的防效及促进生长机制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
-
41.7%氟吡菌酰胺750 mL/hm2、41.7%氟吡菌酰胺+3亿/mL解淀粉芽孢杆菌移栽时以每株烟苗3 L药液灌根,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优于41.7%氟吡菌酰胺喷塘、10%噻唑膦穴施,还能促进叶宽、株高、须根百分比;经过投入、收益核算,净收益也高于41.7%氟吡菌酰胺喷塘、10%噻唑膦穴施。该施药方式操作方便,减少农户工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