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是媒介传播的社会,大众传播随时随地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大众传播关于社会群体形象的描述,无论是真实客观还是有所偏差,都会影响受众的认知,有的甚至令公众形成难以改变的刻板印象。我国高达1 600万的教师群体常常是大众传播的焦点。而那些经过层层遴选、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杰出教师,不仅受到广大同行的推崇和效仿,同时也被当作“国家教师”群体的形象代言人而被媒体广泛报道。那么,这些“国家教师”群体在大众传播中体现出什么样的形象特征呢?如何引导大众传播对“国家教师”群体形象进行合理形塑?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Media Image of 'National Teachers' in Mass Communication
-
摘要: 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以中央媒体对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国家教师"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国家教师"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外在形象包括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外表、场景以及任教的学校类别、区域、学科专业等方面,内在形象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大众媒体对"国家教师"形象的刻画和宣传符合社会公众认知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起到了传递教师精神、端正教师形象、唤起社会尊重教师的功效,但也存在城乡教师形象传播刻板化以及教师普通人形象展现不充分等问题,可在后续的传播中对"国家教师"形象的价值倾向进行适当调整。Abstract: With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from communication studies, this paper takes reports on the 'National Teachers' by the central media as the data to analyze the media image of the 'National Teachers' in the mass communication in terms of external image and internal image, taking the relevant. The 'National Teacher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National Teaching and Educating Models' and 'National Teaching and Educating Models'. The external image includes the teachers' gender, age, seniority, appearance scene, and type of affiliation, region, subject field, etc. The internal image includes professionalism,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framework of mass communication for 'National Teachers' conforms with the basic logic of social cognition of the teachers, and it successfully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conveying the teachers' spirit, shaping the teachers' positive image, and arousing public respect of the teachers. However, it also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an imbal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teachers', the stereotype of the image communi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and the insufficient display of the image of ordinary teachers. Those problems can be appropriately addressed in the subsequent sel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ndency.
-
Key words:
- mass communication /
- National Teachers /
- media image /
- Content Analysis .
-
表 1 性别和学校类别分布
学校类别 男(人) 百分比(%) 女(人) 百分比(%)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1 1.27 7 8.86 小学教育 8 10.13 6 7.59 中学教育 11 13.92 8 10.13 高等教育 11 13.92 7 8.86 职业教育 7 8.86 4 5.06 特殊教育 3 3.80 6 7.59 总计 41 51.90 38 48.10 表 2 年龄分布
划分阶段 年龄阶段 数量(人) 百分比(%) 青年期 22~35岁 4 5.19 中年期 36~60岁 58 75.32 老年期 61岁及以上 15 19.48 总计 77① 100 表 3 教龄分布
教龄(年) 0~10 11~20 21~30 31~40 41~50 51以上 总计 数量(人) 3 13 30 17 3 11 77① 百分比(%) 3.90 16.88 38.96 22.08 3.90 14.29 100 表 4 普通中小学“国家教师”任教学科分布
科目 语文 数学 化学 历史 科学 总计 数量(人) 16 6 3 2 1 28④ 百分比(%) 57.14 21.43 10.71 7.14 3.57 100 表 5 媒体报道的“国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姓名 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王培坚 当好一名教师,这是分内之事,也是令人快乐之事,我非常享受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 刘占良 我就喜欢上课、喜欢教书、喜欢学生,教会学生思考、解题,能给人一种成就感 吕杰 等你看到你的学生都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时,你觉得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这是自己人生价值的
最大体现,也是对自己的这个职业最大、最高的褒奖杨小玲 回望走过的路,我离不开这些聋哑孩子,看到他们登上梦想的舞台,或是自信踏实地迈入社会,一切
的付出都值得刘佳芬 残疾的花朵需要雨露的浇灌,残疾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致力于为残疾孩子赢得公平和尊严,帮
助有残碍的学生与社会接轨,尽快让他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实现自力更生、提升生活品质的教育目标刘占良 心中要有学生,不能只关心知识点 张丽莉 危急时刻拯救学生,导致自己终身残疾 吕映红 自学理发,坚持十年为学生理发 姓名 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梁琰 想让孩子有一个多彩的人生,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亮 金展鹏 最大的心愿即是学生都超过自己 陈先达 最得意的事情是弟子才高压倒师 谭兰霞 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收集整理特困学生的资料,有时是个人出资助学,有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筹款资
助学生,还有时将贫困学生接到自己家里照顾,最多时家里住了14个学生汪金权 从家乡最好的中学自愿申请到办学条件落后的蕲春四中任教,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上,十多万元的积蓄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学生 -
[1] 袁谅.媒介形象的研究综述(2001-2018年)[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3):89-91. doi: 10.3969/j.issn.1008-7508.2019.03.040 [2] 周翔.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17-20. [3] 秦启文, 周永康.形象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81. [4] 黄露, 刘建银.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特征及成长途径研究——基于37位中小学卓越教师传记的内容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 2014(3):99-104.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48958227 [5] 金正昆.教师礼仪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2. [6] 李琼, 吴丹丹, 李艳玲.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关键特征:一项判别分析的发现[J].教育学报, 2012(4):89-95. doi: 10.3969/j.issn.1673-1298.2012.04.014 [7] 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对特级教师人生经历的样本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18(4):65-70. doi: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dsfjyyj200604015 [8] 陶赋雯.新世纪以来中外教师题材影视比较——社会变迁中的教师银幕形象流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1):171-176. doi: 10.3969/j.issn.1008-9853.2017.01.027 [9] 申凡.传播学原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174. [10] 卓晓孟, 段兆兵.我国教师形象研究40年:历程、主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 2018(13):9-14.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CRY201813002.htm [11] 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9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03
- HTML全文浏览数: 633
- PDF下载数: 24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