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基于ARM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罗毅;李莺;姚毅;赵腾;张锋;. 基于ARM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10). doi: 10.13718/j.cnki.xsxb.2015.10.010
引用本文: 罗毅;李莺;姚毅;赵腾;张锋;. 基于ARM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10). doi: 10.13718/j.cnki.xsxb.2015.10.010
Citation:

基于ARM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摘要: 针对现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抗干扰能力差,数据处理不准确,工作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设计了基于ARM控制芯片和ZigBee技术的MOA在线监测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完成了信号采样、调理单元和ARM终端的设计.采用有线和无线通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讯,采取屏蔽、接地和隔离等措施进行抗干扰处理.进行了系统主程序、工况辨识子程序、信号采集与分析子程序和通讯子程序等软件设计,采用组态软件技术设计了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对数字滤波、FFT变换和基波电流峰值的提取等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更多还原
  • 期刊类型引用(5)

    1. 张衍会,赵佳,魏宏斌. 高速动车组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内燃机与配件. 2023(18): 8-10 . 百度学术
    2. 洪佳明,陈从颜. 一种基于STM32的1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方法.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9(09): 80-81 . 百度学术
    3. 曹卫锋,梁万用,和萍. 智能型线路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电测与仪表. 2019(23): 119-124+131 . 百度学术
    4. 刘溟,罗志宏,厍海波,李亚冬,王鹏,史峰. 声表面波测温法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电瓷避雷器. 2018(06): 13-19 . 百度学术
    5. 范歆琦,王宇俊,范子川,杨萌林. 基于CH376的高铁电缆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94-99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5.0.7访问量Chart context menu近一年内文章摘要浏览量、全文浏览量、PDF下载量统计信息摘要浏览量全文浏览量PDF下载量2024-052024-062024-072024-082024-092024-102024-112024-122025-012025-022025-032025-040Highcharts.com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5.0.7Chart context menu访问类别分布FULLTEXT: 96.9 %FULLTEXT: 96.9 %META: 3.1 %META: 3.1 %FULLTEXTMETAHighcharts.com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5.0.7Chart context menu访问地区分布其他: 8.2 %其他: 8.2 %Beijing: 5.1 %Beijing: 5.1 %Haidian: 1.0 %Haidian: 1.0 %Mountain View: 19.4 %Mountain View: 19.4 %Quincy: 8.2 %Quincy: 8.2 %天津: 1.0 %天津: 1.0 %江门: 4.1 %江门: 4.1 %深圳: 43.9 %深圳: 43.9 %盐城: 1.0 %盐城: 1.0 %芒廷维尤: 6.1 %芒廷维尤: 6.1 %西安: 1.0 %西安: 1.0 %通化: 1.0 %通化: 1.0 %其他BeijingHaidianMountain ViewQuincy天津江门深圳盐城芒廷维尤西安通化Highcharts.com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1
  • HTML全文浏览数:  257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5
出版历程

基于ARM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摘要: 针对现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抗干扰能力差,数据处理不准确,工作不稳定等诸多问题,设计了基于ARM控制芯片和ZigBee技术的MOA在线监测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完成了信号采样、调理单元和ARM终端的设计.采用有线和无线通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讯,采取屏蔽、接地和隔离等措施进行抗干扰处理.进行了系统主程序、工况辨识子程序、信号采集与分析子程序和通讯子程序等软件设计,采用组态软件技术设计了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对数字滤波、FFT变换和基波电流峰值的提取等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更多还原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