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宗峰,陶建平,王微,李旭光,何跃军.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0(2).
引用本文: 李宗峰,陶建平,王微,李旭光,何跃军.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0(2).
Spatial Patterns of Main Species of the Degenerate Community in the Recovering Succession of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5, 30(2).
Citation: Spatial Patterns of Main Species of the Degenerate Community in the Recovering Succession of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5, 30(2).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Spatial Patterns of Main Species of the Degenerate Community in the Recovering Succession of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 摘要: 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等7项指标对岷江上游滇榛、杭子梢和辽东栎3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3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群落内都呈较强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和聚集面积都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人工恢复16年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强度,自然恢复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面积.优势种群的格局类型、聚集强度以及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都表明有效的恢复措施使群落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6
  • HTML全文浏览数:  28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师范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摘要: 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等7项指标对岷江上游滇榛、杭子梢和辽东栎3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3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群落内都呈较强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和聚集面积都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人工恢复16年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强度,自然恢复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面积.优势种群的格局类型、聚集强度以及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都表明有效的恢复措施使群落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