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中华沙鳅食性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普炯,贾砾,苏胜齐,王海波,孙福临,姚维志. 中华沙鳅食性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1): 041-046.
引用本文: 普炯,贾砾,苏胜齐,王海波,孙福临,姚维志. 中华沙鳅食性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1): 041-046.
Citation:

中华沙鳅食性研究

  • 摘要: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长江四川合江江段采集中华沙鳅样本,对其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沙鳅属于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甲壳类、昆虫幼虫以及原生动物等.随着中华沙鳅个体的生长,食物中甲壳类、毛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均保持较高的出现率;蜻蜓目的出现率逐渐增长;藻类、原生动物、高等植物碎屑率逐渐减少.不同性别的中华沙鳅主要食物类群相同,但雄性较雌性食物组成中昆虫类出现次数百分比高.春季摄食强度和摄食率最高,夏季的摄食率最低,秋季的摄食强度最低.2~4龄群体的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性腺处于Ⅱ,Ⅲ期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较高,性腺处于Ⅳ,Ⅴ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降低.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38
  • HTML全文浏览数:  425
  • PDF下载数:  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中华沙鳅食性研究

  •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水产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摘要: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长江四川合江江段采集中华沙鳅样本,对其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沙鳅属于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甲壳类、昆虫幼虫以及原生动物等.随着中华沙鳅个体的生长,食物中甲壳类、毛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均保持较高的出现率;蜻蜓目的出现率逐渐增长;藻类、原生动物、高等植物碎屑率逐渐减少.不同性别的中华沙鳅主要食物类群相同,但雄性较雌性食物组成中昆虫类出现次数百分比高.春季摄食强度和摄食率最高,夏季的摄食率最低,秋季的摄食强度最低.2~4龄群体的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性腺处于Ⅱ,Ⅲ期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较高,性腺处于Ⅳ,Ⅴ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降低.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