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热区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以百色市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为例

上一篇

下一篇

肖可, 秦华. 热区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以百色市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3): 176-183. doi: 10.13718/j.cnki.xdzk.2017.03.028
引用本文: 肖可, 秦华. 热区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以百色市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3): 176-183. doi: 10.13718/j.cnki.xdzk.2017.03.028
Ke XIAO, Hua QIN.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ot Valleys——A Case Study of Leis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the Youjiang River Valley in Bais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7, 39(3): 176-183. doi: 10.13718/j.cnki.xdzk.2017.03.028
Citation: Ke XIAO, Hua QIN.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ot Valleys——A Case Study of Leis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the Youjiang River Valley in Baise[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7, 39(3): 176-183. doi: 10.13718/j.cnki.xdzk.2017.03.028

热区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以百色市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为例

  •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委基金项目(cstc2014fazktjcsf017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肖可(1992), 男, 安徽安庆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植物造景规划与设计研究 .

    通讯作者: 秦华,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Leisure Agriculture in Hot Valleys——A Case Study of Leis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the Youjiang River Valley in Baise

图( 1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83
  • HTML全文浏览数:  286
  • PDF下载数:  4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7-23
  • 刊出日期:  2017-03-20

热区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以百色市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为例

    通讯作者: 秦华,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简介: 肖可(1992), 男, 安徽安庆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植物造景规划与设计研究
  • 西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 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委基金项目(cstc2014fazktjcsf0176)

摘要: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农业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区河谷地带凭借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成为发展休闲农业的福地.结合百色市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文献研究,从资源特征、功能结构和产品项目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提出规划策略,为热区河谷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对策.

English Abstract

  • 中国热区,指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约北纬18°~24°),以及云南、贵州、四川的干热河谷区域[1].该区域内,热量、光照、水分等自然资源充足,农业经济发达.根据2010年郑景云对我国气候区进行的划分,得到热带及南亚热带北界线(图 1).

    河谷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一般情况下,水流会携带大量泥沙冲击河岸,在两岸形成平坦肥沃的土地,且由于地势较低,温度较高,河谷地区一直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宝地.

    休闲农业指“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风情风貌,根据科学的设计和开发,形成了一个集休闲观光、企业娱乐、度假教育、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态和消费业态”[2].作为一个新兴的农业类型,休闲农业更强调的是把农业文化和风土人情融入到农业旅游活动中,是多种功能的农业发展模式.

  • 百色市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发展项目在广西省百色市境内,以右江河为主轴线,涉及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的河谷地区,涵盖一区三县的右江河谷平原地带(图 2).右江河谷整体地势中间低,南北高,呈狭长带状形态,规划区总面积5 800 km2(图 3图 4).

    百色市充分利用自身独有的自然风光、社会风情和民族文化等优势的旅游资源,开发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至2015年,百色乡村旅游人数就达723万人,乡村旅游收入52.17亿元,休闲农业逐渐成为百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由“农家乐型”向“农业娱乐型”的过渡,正朝着“乡村度假型”发展[3].目前,百色已完成了全市休闲农业总体规划.

  • 右江河谷流域南北山体环抱,冷空气难以入侵,冬无霜冻,夏无台风[4].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9.0~22.0 ℃之间,光热充足,雨热同期,被誉为“天然温室”,同时,整个流域无明显环境污染,环境优美.

  • 右江河谷清澈透明的右江水系、独特地貌形态以及农民生产劳作与生活场景所形成的优美乡村田园农耕景观,共同构成了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发展最基本的本底资源(图 5).

  • 右江河谷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充满情趣的民间文化正逐渐向世人展现,充满无穷魅力(图 6).

  • 百色市是我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革命纪念地众多;此外,右江河谷自然资源独特,环境优越,民风纯朴,资源的原生性、自然性和天然性极高,形成了以绿色为肌理的生态文化基础.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发展的又一优势与特色.

  • 1) 乡村文化城市化部分乡村“农味”不足,尤其是具民族特色的“农味”不足,缺乏特色,城市化的建设开发,破坏了原始的乡村环境.

    2) 品牌形象模糊化由于对当地文脉、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把握不到位,加上百色休闲农业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致使旅游形象难以确定,对外感召力差.

    3) 产品层次粗浅化主要表现在功能单一、结构不健全等方面,缺乏当地民俗特色,对娱乐性、参与性以及休闲农业新业态、震撼力强项目的深度整体开发不够[5].

  • 百色是广东进入云南旅游大省的必经之地,应充分发挥右江河谷突出的区位优势,依托独特的农业景观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抓住现代农业大发展契机,加强休闲农业开发与农业大项目的融合,全力构建休闲农业品牌体系,丰富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力争将右江河谷地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高品质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 1) 嫁接:核心为热区河谷自然资源+农耕景观+民俗文化+休闲农业=嫁接,充分利用右江河谷优越的本底条件,最大程度突出休闲农业的综合功能价值.

    2) 融合:核心为农旅融合、红绿融合.必须充分发挥河谷农业基础作用和旅游业带动作用的双重合力,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的双重合力,为右江河谷休闲农业带来枝繁叶茂的蒸蒸景象.

    3) 生长:即变化、发展,是连续的、长久的、健康的生长,意味着传承与发展.生长是嫁接、融合的结果,绿色循环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生长的终极目标.

  • 结合右江河谷整体空间形态、气候环境特点、乡村文化元素等综合考虑,确定右江河谷休闲农业总体形象为:意境田园,乐和右江.

    “意境田园”形象描绘展现出了右江乡村景观犹如一幅立体的画,一曲扣人心弦的田园交响乐. “乐和右江”就是昭示人们去百色右江河谷美丽乡村找寻幸福和快乐.

  • 右江河谷休闲农业总体上按照“一廊一区二带”模式布局,构建右江河谷休闲农业百里画廊(图 7).

    1) “一廊”,即右江湿地休闲运动长廊根据右江河及其支流各段的资源禀赋,建设生态湿地休闲旅游景区,重点依托平果县的交通区位和自然山水资源优势,以平果县为核心,将右江河谷“一区三县”的户外休闲资源串联起来,以“红城福地、壮乡水韵”为主题,构建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的右江湿地休闲运动长廊.

    2) “一区”,即右江河谷特色农业观光区依托右江河谷现已形成并具特色的蕉海芒林农业景观及优越的山水自然格局,通过农业园区集群和“美丽河谷、靓丽村屯”建设,以右江河、高速公路和铁路等线性系统,串联“三县一区”丰富多彩的景观农业资源,构建以开心农场、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和农家餐饮等为主题的右江河谷特色农业观光区.

    3) “二带”,即右江河谷南北度假休闲养生带以右江河谷南北两侧高丘陵区为主,依托优良的气候条件及森林植被资源,以七彩民族风情万种的民俗为吸引物,以“始祖故里,养生福地”为主题,始祖布洛陀敢壮山为中心,打造“中国第一条世界级养生旅游线路”,重点发展乡村居家式民俗越冬度假休闲养生旅游[6].

  • 在空间布局上,休闲农业的布局以右江为中心线,向两侧延伸,用地空间形态依次为沿江水岸带—河滩平地—丘陵区—山区,海拔由低到高.分别对应百里右江湿地景观带—平坝河谷乡村田园带—丘陵热区水果产业带—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带(图 8).

  • 依托百色右江河谷地区的休闲农业特色资源,规划构建休闲农业产品体系,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图 9).

    1) 冬春度假游产品冬天北方寒冷难受,选择去南方“猫冬”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休闲度假游方式.开辟“猫冬”地已是一项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充分利用右江河谷冬春温暖与壮乡风情的叠加效应,以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为主要目标人群,“猫冬”休闲养生市场必将前景广阔.

    2) 农业科技游产品结合右江河谷众多现代高科技农业园区,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游产品,以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走“农旅结合”之路.

    3) 生态养生游产品右江河谷地区冬季温暖,空气清新,田园风光优美,是理想的宜居养生天堂,规划选择风景秀美、水源充沛清洁、气候冬暖夏凉的区域,规划建设康复养生人群社区,开展森林疗养、康复旅游、养生旅游等休闲农业产品,发展健康经济.

    4) 壮乡风情游产品百色市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民族,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具备发展乡村文化风情游产品条件.民俗风情游产品开发的首要环节是要突出产品的体验主题,它是民俗风情游的灵魂,贯穿整个旅游的全过程.开发体验式乡村民俗游产品,尤其是文化体验产品的关键在于对其体验主体,即对特定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游客参与性活动.

    5) 田园观光游产品田园观光游既是一种最初级,也是一种最普遍、简单、实惠、需求大、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形式.右江河谷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芒林蕉海,菜园果岭,稻田鱼塘,繁星棋布,亚热带农业景观特色明显,具有发展田园观光旅游的潜质基础.

    按照“一片果园就是一座公园,一个园区就是一个景区,一处农场就是一座农庄,一个产品就是一份礼品”的规划思路,大力开发民族村落休闲、田园观光、果蔬采摘、乡村俱乐部和乡村酒店等项目,举办赏花采果节、划船垂钓赛等活动.

    6) 滨水休闲游产品右江河谷地区水景资源丰富,布镜湖、澄碧湖、福禄河和右江滨水区等都是难得的宝贵资源,充分依托这些独特资源,可以打造形成具有右江河谷特色的江南水乡景观,提供多样化的滨水休闲产品.

  • 1) 右江现代农业硅谷城以农业园区的核心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建设集热区果蔬博物馆、动植物博物馆和农业历史等于一体的农业主题博览园,建设兼具研究、科教、观光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特色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业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特色农业大观苑,举办各种大型综合性的农旅会、农高会等,终极目标是建成国内南方最大、达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农业硅谷城(图 10)[7-8].

    2) 百里生态湿地休闲长廊依托右江流域水系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高、生态环境好等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形成具有壮乡特色的大型滨水休闲景观带.

    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基本思路,打造“森林河谷,多彩右江”,在右江河流域两岸1~2 km范围内,统筹规划建设包括各类湿地公园、乡村田园、绿色廊道、江岸游憩、水上运动等在内的复合型生态湿地休闲运动旅游系统.规划实施“1235”工程,即规划建设实施666 hm2(1万亩)以荷花及其他亚热带特色植物为主体的壮乡花海工程;133 hm2(2 000亩)鱼乐大视界工程,以特色水产养殖为主体,开展休闲垂钓、商务垂钓、高端垂钓以及国际垂钓大赛等活动;200 hm2(3 000亩)以福绿河等水湿生植物为主体的湿地生态公园,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物多样性系统;50 km有氧健身慢行系统,开展国际性骑行比赛等.

    3) 澄碧湖商务休闲港澄碧湖风景区位于百色城东北部7 km处,以自然山水为主体,湖水终年清澈碧绿,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区周围溪流盆道水湾曲折[9].根据现有基础及资源特色,塑造具有浓郁亚热带风情,融合壮族文化底蕴,注入时尚、高端和休闲等元素,具识别性、差异化的国际休闲名湖.以运动、休闲和度假等为核心功能,开展国际性的水上赛事、湖滨户外运动赛事等,环湖规划建设休闲度假群落以及壮乡风情岛、人鸟天堂、湿地乐园、丛林真人CS野战场和汽车露营地等特色旅游休闲产品.

    4) 候鸟猫冬度假驿站依托右江河谷优美的环境、四季花果、冬季温暖如春等独特资源,结合“美丽河谷”建设成果,在右江河谷选择特色村落、风景区或人文旅游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宜居品质,发展冬春度假村式乡村度假产品、公寓式休闲农业度假产品、俱乐部式休闲农业产品等,建设分时度假公寓,设老中青主题客房、家庭客房和公寓套间等居住类型,供候鸟型度假游客居住;重点吸引三北地区白发一族季节性入驻,探索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游客低成本休闲度假的新途径.以冬春为目标季节,并运用现代高科技建设冬春上市的芒果、火龙果和葡萄园,为百色创造独特的休闲度假吸引物.

    5) 芦仙湖观光商务会都充分依托芦仙湖临近南宁的地理区位,全面对接和分流南宁都市圈的商务休闲和居民观光,以生态商务为特色,面向商务政务市场,按照作为南宁后花园的基本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加强低碳社区、湿地公园、科普基地等生态示范项目建设,提升景区品质和吸引力,湖周区域可适当压缩水果生产规模,逐步加大发展生产性及观赏性花卉产业,既可以营造优美的环境,满足商务、观光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弥补百色右江河谷花卉产业发展的不足及短板.

    6) 亚热带特色果庄嘉年华依托龙须河田东段(全长约17 km)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瑶族风情、作登乡园艺场资源,建设以亚热带风情果庄为核心,以有机农场、温泉SPA、健康会所、艺术村和拓展训练基地等为配套,打造成集餐饮、果园采摘和农庄休闲于一体,亚热带风情浓郁的休闲农业景区.规划建设异国风情葡萄小镇、法式葡萄庄园、景观芒果大视界和花漾渔村等主题项目,开展或举办果酒酿造、鉴赏、销售、篝火晚会、露天剧场、果文化沙龙与讲座和论坛等活动;建亚热带风情大舞台,增强项目吸引力.

    7) 布镜湖养生天堂依托平果县坡造镇布镜湖优美的田园风景,清澈碧绿的湖水和泉水资源,在严格保护布镜湖生态环境基础上,对原有废弃农居和果园、农田进行改造,发展度假山庄、农夫果园、园艺场和甘泉乐园等休闲农业业态,开展“农夫的一天”、“浑水摸鱼”等参与性农事活动,辅以特色农产品开发,广泛开展食疗养生、山水养生和度假养生等特色养生产品,立足周末度假市场和家庭旅游市场,建设集休闲、居住、养生、养老、农艺、旅游和生态于一体的假日养生农庄.

    8) 敢壮山壮乡风情大舞台以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景区为依托规划建设,实施景屯联动、景城联动发展思路,策划开展“走近壮族,印象敢壮山”大型实景演出等特色活动,把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广西特色、全国具有竞争力的,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寻根祭祖、民间祭祀和实景演出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博览园区[10].

  • 目前是旅游消费向休闲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的游客数量达到12亿次,休闲农业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热区河谷而言,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如何构建和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这一体系,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热区河谷休闲农业的建设发展,在功能定位上,要根据现状,合理定位,提出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完善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在资源的利用上,要充分挖掘本底资源条件,用生态环保筑牢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出特色生态的休闲农业景观;在业态的发展上,要依托特色资源,构建休闲农业的产品体系,开发多层次主体项目,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百色市右江河谷休闲农业的规划通过嫁接的理念,让热区河谷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农业、旅游业等有机结合,突破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经营模式,优化配置各项资源要素,为热区河谷休闲农业的发展升级提供借鉴和复制的模板.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