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PCB中两种拓扑结构的串扰分析与优化模型

上一篇

下一篇

陈孟钢,石亚伟,谭向兵,王世元. PCB中两种拓扑结构的串扰分析与优化模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9(9).
引用本文: 陈孟钢,石亚伟,谭向兵,王世元. PCB中两种拓扑结构的串扰分析与优化模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9(9).
Two Topologies and Optimization Analysis Model for Crosstalk in PCB[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7, 29(9).
Citation: Two Topologies and Optimization Analysis Model for Crosstalk in PCB[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7, 29(9).

PCB中两种拓扑结构的串扰分析与优化模型

Two Topologies and Optimization Analysis Model for Crosstalk in PCB

  • 摘要: 根据高速视频处理产品的PCB(印刷电路板)布线要求,结合实际电路仿真条件和总线布线特点,通过建立三线Ⅱ型串扰电路模型,在对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产生后向串扰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回流面积、延迟时间对后向串扰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时域优化模型和几种减小串扰的方法,并为实际布线给出一种较好的Y型拓扑结构.基于Hyperlynx对后向串扰的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8
  • HTML全文浏览数:  104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PCB中两种拓扑结构的串扰分析与优化模型

  • 西南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根据高速视频处理产品的PCB(印刷电路板)布线要求,结合实际电路仿真条件和总线布线特点,通过建立三线Ⅱ型串扰电路模型,在对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产生后向串扰进行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回流面积、延迟时间对后向串扰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时域优化模型和几种减小串扰的方法,并为实际布线给出一种较好的Y型拓扑结构.基于Hyperlynx对后向串扰的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