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Zn2+吸附引发腐殖质分子凝聚的激光散射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田锐,刘艳丽,李航,贾明云,李睿. Zn2+吸附引发腐殖质分子凝聚的激光散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11).
引用本文: 田锐,刘艳丽,李航,贾明云,李睿. Zn2+吸附引发腐殖质分子凝聚的激光散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11).
A Light Scattering Study on Zn2+-Adsorption Induced Humic Molecule Aggrega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 32(11).
Citation: A Light Scattering Study on Zn2+-Adsorption Induced Humic Molecule Aggrega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 32(11).

Zn2+吸附引发腐殖质分子凝聚的激光散射研究

A Light Scattering Study on Zn2+-Adsorption Induced Humic Molecule Aggregation

  • 摘要: 利用光散射技术研究了Zn2+吸附所引发的腐殖质分子凝聚的动力学及凝聚形成的聚合体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腐殖质凝聚过程中光强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反映凝聚体受到的布朗力与重力得相对强度的动态变化.②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腐殖质的凝聚速度显著增加,所以本实验中腐殖质的凝聚机制为反应控制团簇凝聚机制,即RLCA机制.③腐殖质凝聚体的分形维教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说明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形成的腐殖质凝聚体的结构越疏松,结构中孔隙的开放度越大.同时,本实验再次证明,天然腐殖质单体分子的平均有效拉径的确位于100~300 nm之间.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2
  • HTML全文浏览数:  48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Zn2+吸附引发腐殖质分子凝聚的激光散射研究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 利用光散射技术研究了Zn2+吸附所引发的腐殖质分子凝聚的动力学及凝聚形成的聚合体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腐殖质凝聚过程中光强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反映凝聚体受到的布朗力与重力得相对强度的动态变化.②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腐殖质的凝聚速度显著增加,所以本实验中腐殖质的凝聚机制为反应控制团簇凝聚机制,即RLCA机制.③腐殖质凝聚体的分形维教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说明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形成的腐殖质凝聚体的结构越疏松,结构中孔隙的开放度越大.同时,本实验再次证明,天然腐殖质单体分子的平均有效拉径的确位于100~300 nm之间.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