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疑罪从无”的当代命运与规则要义

上一篇

下一篇

郝川. “疑罪从无”的当代命运与规则要义[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9(1).
引用本文: 郝川. “疑罪从无”的当代命运与规则要义[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9(1).
Citation:

“疑罪从无”的当代命运与规则要义

  • 摘要: 旨在人权保障的“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屡屡受阻,而“疑罪从轻”的判决却比比皆是.“疑罪从轻”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冤案的祸根.事实上,诸如赵作海等案件中“疑罪从轻”与冤案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既然赵作海等冤案的从轻判决是法官在明知其无罪下的无奈选择,应对之策只能是:尊重司法规律,还权于审判法官;建立判决说理机制,保证法官面对“明显疑点”案件时能够果断作出无罪判决.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28
  • HTML全文浏览数:  186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疑罪从无”的当代命运与规则要义

  • 西南大学法学院,重庆市,400715

摘要: 旨在人权保障的“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屡屡受阻,而“疑罪从轻”的判决却比比皆是.“疑罪从轻”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冤案的祸根.事实上,诸如赵作海等案件中“疑罪从轻”与冤案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既然赵作海等冤案的从轻判决是法官在明知其无罪下的无奈选择,应对之策只能是:尊重司法规律,还权于审判法官;建立判决说理机制,保证法官面对“明显疑点”案件时能够果断作出无罪判决.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