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型”大国。这不仅因为中国是拥有乡村领域所在国土面积比例较大的国家之一,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有着悠久的乡村文化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大多产生于乡村社会,以至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与乡村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鉴于此,具体详实地梳理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史,对合理理解中国乡村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摘要: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乡村型”大国,传统文化大多产生于乡村社会。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古代时期,“生存型”社会决定了生活化的乡村教育、官学无力导致私学的兴起、乡里的士绅对乡村教育做出积极贡献,追求功名激起了乡村社会的自学浪潮;近代时期,城市化发展决定了城乡学堂不均衡布局、新式教育的实施造就了一大批乡村教育家;现代时期,人民公社制推动了生产劳动式的乡村教育、文化大革命导致乡村教育的断层、乡村文化的滞后要求全面实施乡村素质教育、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多样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
[1]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1. [2] 国风.中国农村的变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5. [3] 梅汝莉, 谭佛佑, 施克灿.中国教育通史·先秦卷(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0. [4] 苏连营.中国通史[M].沈阳:辽海出版社, 2009. [5] 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2. [6] 朱宇.中国乡域治理结构:回顾与前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54. [7] 唐鸣, 赵鲲鹏, 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J].江汉论坛, 2011(3):68-72.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HLT201103014.htm [8] 朱新山.乡村社会结构变动与组织重构[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9] 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153. [10] 杨卫安, 邬志辉.中国古代乡村初等教育供给制度解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140-147.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NA201401017.htm [11] 贾学政.近代私塾教育与宗族社会[J].理论月刊, 2005(3):70-72.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LYK200503024.htm [12] 翁有为, 徐有威."近代中国乡村社会权势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学月刊, 2004(11):111-115. doi: 10.3969/j.issn.0583-0214.2004.11.018 [13] 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7:146-175;244-256. [14] 王文濡.续古文观止[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165. [15] 丁刚.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6. [16] 朱有王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7] 李金铮.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18] 王先明.从《东方杂志》看近代乡村社会变迁——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的视角及其他[J].史学月刊, 2004(12):5-7. doi: 10.3969/j.issn.0583-0214.2004.12.001 [19] 李琴, 张伟.官意与民意之间:1930年代广西的村街民大会[J].史学月刊, 2006(8):73-80.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YK200608011.htm [20] 郝锦花, 王先明.从新学教育看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社会科学战线, 2006(2):128-133.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ZX200602020.htm [21] 李成军.晚清士绅的文化权力与近代政治运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3):66-69.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BDS200903015.htm [22] 刘宏伟.中国乡村基层自治变迁的历史轨迹及启示[J].东南学术, 2012(2):188-194.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LXS201202021.htm [2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华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766. [24] 若拙."人民公社"沉浮录[J].晚晴, 2015(6):46.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AQI201506021.htm [25] 刘娅.解体与重构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乡村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54. [26] 唐晓腾.从经济发展史看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变迁[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7(5):35-41.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LB200705008.htm [27] 雷家军.二十世纪中国乡村文化中坚力量变迁问题论纲[J].文化学刊, 2015(2):58-68.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HXU201502010.htm [28] 梁召辉. 论我国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3-4. [29] 文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 (1998-11-26). 法律图书馆, [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8139.] [30] 胡锦涛.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月8日)[G]//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123-124. [31] 雷家军, 刘晓佳, 宋立华.关于新时期乡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58-64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HDX201502009.htm [32] 徐玉红, 李爱英.农业政策法律法规[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3-6. [33] 包圣高.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5(5):19.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KSZ200903009.htm [34] 陆定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N]. 人民日报, 1958-09-20. [35] 汤·巴来伯格, 尹华奇.袁隆平和杂交水稻[J].杂交水稻, 1990(3):46-48.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JNY200902028.htm [36] 彭秀良, 季秀丽."文化大革命"中关于"教育革命"的不同声音[J].百年潮, 2012(11):41-44. doi: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NCH201211009.htm [37] 李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战略选择[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98-105. doi: http://xbgjxt.swu.edu.cn/jsuss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4-098&flag=1 [38] 李森, 崔友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2):82-89. doi: http://xbgjxt.swu.edu.cn/jsusse/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602011&flag=1 [3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6月15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J]. 决策咨询通讯, 1999(3): 1-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10
- HTML全文浏览数: 993
- PDF下载数: 86
- 施引文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