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

上一篇

下一篇

李琼,黄希庭. 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041-052.
引用本文: 李琼,黄希庭. 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041-052.
无[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 38(2): 041-052.
Citation: 无[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 38(2): 041-052.

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

  • 摘要: 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地控制冲动行为,抵制满足直接需要和愿望的能力,其目的是为了执行能带来长期利益的目标指向的行为。目前阐释自我控制的机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两阶段模型、双系统模型和能量模型,两阶段模型指出成功的自我控制依赖于识别自我控制的矛盾和诱发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两个阶段的加工;双系统模型认为自我控制结果是由冲动系统、自我控制系统以及特质或者状态调节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能量模型提出自我控制依赖一种类似能量的有限资源,执行自我控制任务会引起能量的损耗;自我控制的脑机制表现为长期目标的执行与腹内侧前额皮层相关,对暂时诱惑的控制激活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暂时诱惑控制的失败和伏隔核关系密切。未来研究需深入解析自我控制的内涵,进一步探索自我控制的行为和脑机制,并研究自我控制的文化特性。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4
  • HTML全文浏览数:  165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自我控制:内涵及其机制与展望

  •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400715

摘要: 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地控制冲动行为,抵制满足直接需要和愿望的能力,其目的是为了执行能带来长期利益的目标指向的行为。目前阐释自我控制的机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两阶段模型、双系统模型和能量模型,两阶段模型指出成功的自我控制依赖于识别自我控制的矛盾和诱发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两个阶段的加工;双系统模型认为自我控制结果是由冲动系统、自我控制系统以及特质或者状态调节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能量模型提出自我控制依赖一种类似能量的有限资源,执行自我控制任务会引起能量的损耗;自我控制的脑机制表现为长期目标的执行与腹内侧前额皮层相关,对暂时诱惑的控制激活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暂时诱惑控制的失败和伏隔核关系密切。未来研究需深入解析自我控制的内涵,进一步探索自我控制的行为和脑机制,并研究自我控制的文化特性。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