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意义张力的消解:“汉语新文学”概念之于金庸研究的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朱寿桐. 意义张力的消解:“汉语新文学”概念之于金庸研究的价值[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081-087.
引用本文: 朱寿桐. 意义张力的消解:“汉语新文学”概念之于金庸研究的价值[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081-087.
无[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 38(2): 081-087.
Citation: 无[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 38(2): 081-087.

意义张力的消解:“汉语新文学”概念之于金庸研究的价值

  • 摘要: 对于金庸及其小说出现了反差极大的评价,褒之者誉之为中国文化英雄、民族神话的创造者,贬之者斥之为祸国殃民的文坛妖孽。如此过度的褒贬其实都是国族意识导致的意义张力作祟的结果,而这种意义张力来自于特定的研究对象个体与国家民族等宏大语境之间造成的巨大落差。中国现代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等学术概念和学术平台自然而然会激发评价者的国族意识,从而不可避免地形成意义张力对学术的干扰。汉语新文学的视角避免了宏大语境的自然渗入,也就规避了意义张力对学术评判的干扰,从而为金庸研究回归学术理性提供了可能。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7
  • HTML全文浏览数:  93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意义张力的消解:“汉语新文学”概念之于金庸研究的价值

  • 澳门大学中文系,澳门

摘要: 对于金庸及其小说出现了反差极大的评价,褒之者誉之为中国文化英雄、民族神话的创造者,贬之者斥之为祸国殃民的文坛妖孽。如此过度的褒贬其实都是国族意识导致的意义张力作祟的结果,而这种意义张力来自于特定的研究对象个体与国家民族等宏大语境之间造成的巨大落差。中国现代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等学术概念和学术平台自然而然会激发评价者的国族意识,从而不可避免地形成意义张力对学术的干扰。汉语新文学的视角避免了宏大语境的自然渗入,也就规避了意义张力对学术评判的干扰,从而为金庸研究回归学术理性提供了可能。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