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晚明中西生死观的碰撞———以利玛窦为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宗鑫. 晚明中西生死观的碰撞———以利玛窦为研究中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100-106.
引用本文: 张宗鑫. 晚明中西生死观的碰撞———以利玛窦为研究中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2): 100-106.
无[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 38(2): 100-106.
Citation: 无[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 38(2): 100-106.

晚明中西生死观的碰撞———以利玛窦为研究中心

  • 摘要: 晚明时期,随着东西海路大开,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来华传教,针对中国高度文明的文化环境,采取文化适应路线,不仅使天主教在中国扎下根基,更引发了中西文化更深入地碰撞,其中生死观问题占据了重要地位。利玛窦对中国传统的灵魂、死亡观念做了全新的诠释,也对中国传统生死观念中对来世思考的缺失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调适。但鉴于中国重伦理的文化环境,利玛窦对西方生死观也做了部分调整,淡化神学意味,突出伦理道德,以有利于世道人心,使西方生死观在中国更加本土化。这迎合了明后期动荡政局下士人阶层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不仅有利于中西文化的相互认识和融合,而且对明末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88
  • HTML全文浏览数:  120
  • PDF下载数:  0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晚明中西生死观的碰撞———以利玛窦为研究中心

  •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 晚明时期,随着东西海路大开,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来华传教,针对中国高度文明的文化环境,采取文化适应路线,不仅使天主教在中国扎下根基,更引发了中西文化更深入地碰撞,其中生死观问题占据了重要地位。利玛窦对中国传统的灵魂、死亡观念做了全新的诠释,也对中国传统生死观念中对来世思考的缺失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调适。但鉴于中国重伦理的文化环境,利玛窦对西方生死观也做了部分调整,淡化神学意味,突出伦理道德,以有利于世道人心,使西方生死观在中国更加本土化。这迎合了明后期动荡政局下士人阶层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不仅有利于中西文化的相互认识和融合,而且对明末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