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NG M, CHIANG B, GRANT W. Clubroot-Resistance Transferred to Cabbage[J]. Canada Agriculture (Canada), 1977, 22(4): 23-24.
|
DIXON G R. The Occurrence and Economic Impact of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and Clubroot Disease[J].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09, 28(3): 194-202. doi: 10.1007/s00344-009-9090-y
|
HWANG S F, AHMED H U, ZHOU Q, et al. Effect of Host and Non-Host Crops on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Resting Spore Concentrations and Clubroot of Canola[J]. Plant Pathology, 2015, 64(5): 1198-1206. doi: 10.1111/ppa.12347
|
宋元林, 孙庆才, 徐明涛, 等. 新编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
黄齐望, 欧阳谅, 汪英杰. 江西十字花科根肿病的观察和防治意见[J]. 植物保护通讯, 1955, 8: 1-4.
|
李金萍, 柴阿丽, 孙日飞, 等.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研究新进展[J]. 中国蔬菜, 2012(8): 1-4.
|
王靖, 黄云, 李小兰, 等. 十字花科根肿病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11, 37(6): 153-158.
|
李晓敏. 武隆县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南方农业, 2011, 5(6): 33-34.
|
赵雪, 王玲, 但静, 等. 重庆市武隆区高山蔬菜根肿病发生情况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5): 85-87.
|
丁云花, 简元才, 余阳俊, 等. 我国8省市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J]. 中国蔬菜, 2013(16): 85-88.
|
刘峰, 张丽辉, 姬广海. 云南和西藏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J]. 中国蔬菜, 2013(20): 77-81.
|
易春霖, 郑静, 付寅冬, 等. 鉴定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4号生理小种的特异基因PBRA_000030和Novel00510[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3): 305-310.
|
刘烈花. 影响榨菜根肿病发病的关键因子及生防菌的控病作用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1.
|
郑东影. 油菜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4.
|
周金华. 太白地区根肿病特性及生物防治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沈向群, 聂凯, 吴琼, 等. 大白菜根肿病主要生理小种种群分化鉴定初报[J]. 中国蔬菜, 2009(8): 59-62.
|
季海雯. 油菜根肿病病原主要生理小种和品种抗病性鉴定[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
费维新, HWANG S F, 王淑芬, 等. 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定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评价[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38(5): 626-639.
|
罗茜, 程维舜, 陈钢, 等. 土壤环境因素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现状[J]. 长江蔬菜, 2021(16): 56-59.
|
黄蓉, 黄瑞荣, 胡建坤, 等. 土壤pH值与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相互关系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1): 67-72.
|
骆永明, 滕应. 我国土壤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分区治理修复策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2): 145-152.
|
凌云, 刘汉燚, 张小婷, 等. 西南地区典型土壤酸化特征及其与重金属形态活性的耦合关系[J]. 环境科学, 2023, 44(1): 376-386.
|
解国玲, 张智浩, 吴流通, 等. 生物炭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白菜根肿病防控效果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36(1): 105-111.
|
刘烈花, 丁伟. 3种土壤改良剂对榨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J]. 植物医生, 2021, 34(3): 19-25.
|
费维新. 甘蓝型油菜与根肿菌互作机制及病害控制技术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