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C.CiteSpace 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57(3):359-377.
|
黄瀚玉, 刘邵鑫, 曾绍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8(11):18-25.
|
郭静."双师型"教师政策分析:文本、执行与展望[J].职教论坛, 2018(2):64-69.
|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204-209.
|
孙海生.国内图书情报研究机构科研产出及合作状况研究[J].情报杂志, 2012, 31(2):67-74.
|
刘猛."'双师型'教师":一个中国特色概念的语用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 2012, 24(6):26-30.
|
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 2007(19):22-26.
|
郑秀英, 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27):75-78.
|
李梦卿, 张碧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2(6):15-18.
|
唐晓鸣, 陈松洲.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 2009(6):88-90.
|
王美萍, 张丽娟.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J].教育与职业, 2014(20):73-74.
|
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3(1):90-93.
|
潘海生, 王世斌, 龙德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3):143-148.
|
王芳, 倪勇, 任聪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4):121-125.
|
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4):5-11.
|
胡艳曦, 曹立生, 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 2009(1):103-107.
|
杨红荃, 崔琳.法制视域下德美日三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6(6):20-24.
|
杨春平, 罗小秋.关于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8(4):103-106.
|
李国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63-69.
|
刘宏杰, 李爽.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管理制度设计研究[J].职教论坛, 2012(19):55-58.
|
王立高.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有效管理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32):81-83.
|
杨莎莎.国外"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 2007(6):95-96.
|
郭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析[J].思想战线, 2013, 39(S1):241-244.
|
辛涛, 姜宇, 林崇德, 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 2016(6):3-28.
|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1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提升与教育目标转型[J].教育研究, 2016, 37(1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