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杰, 张立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4): 441-446.
|
陈爽, 刘云霞, 彭立华.城市生态空间演变规律及调控机制——以南京市为例[J].生态学报, 2008, 28(5): 2270-2278.
|
FOSTER D, SWANSON F, ABER J,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Land-Use Legacies to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J]. BioScience, 2003, 53(1): 77-88.
|
PERRING M P, DE FRENNE P, BAETEN L, et al.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Effects on Ecosystems: The Importance of Land-use Legacies[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6, 22(4): 1361-1371. doi: 10.1111/gcb.13146
|
姚娜, 马履一, 杨军, 等.北京市平原地区1992-2013年生态空间演变[J].生态学杂志, 2015, 34(5): 1427-1434.
|
刘纪远, 宁佳, 匡文慧, 等. 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地理学报, 2018, 73(5): 789-802.
|
李松, 罗绪强.基于RS的多数据源的700多年来贵阳城市扩展时空特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0): 1734-1745.
|
龚显龙.基于生态视角的岩溶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转型研究[D].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 2017.
|
张玉彪, 李阳兵, 安裕伦, 等.花溪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球与环境, 2010, 38(4): 476-480.
|
韩会庆, 王喆, 张英佳, 等. 2005-2015年贵阳市生境退化程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中国岩溶, 2018, 37(2): 185-191.
|
李莹莹, 黄成林, 张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上海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梯度及其多样性时空动态特征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7): 1115-1124.
|
罗刚, 廖和平, 李强, 等.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4): 105-113.
|
薄广涛, 牛志君, 郭义强, 等.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效应——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1): 226-231.
|
许国钰, 杨振华, 任晓冬, 等.水环境脆弱性背景下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优化——以贵阳市为例[J].生态经济, 2018(9): 172-178, 191.
|
高吉喜, 徐德琳, 乔青, 等.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与规划理论探索[J].生态学报, 2020, 40(3): 749-755.
|
张豫芳, 杨德刚, 张小雷, 等.天山北坡绿洲城市空间形态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6): 138-147.
|
张青萍, 杨柳, 焦洪赞.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西南山地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路径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12): 89-94.
|
朱磊, 岳嘉琛, 陈诗音, 等. 1992-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扩展过程和驱动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2): 291-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