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信息报, 2020-03-02(2).
|
封志明, 唐焰, 杨艳昭, 等.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J].地理学报, 2007, 62(10): 1073-1082.
|
张静静, 朱文博, 朱连奇, 等.基于栅格的豫西山区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J].地理学报, 2018, 73(6): 1093-1106.
|
陈田田, 彭立, 刘邵权, 等.基于GIS的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和经济的关系[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6, 33(4): 505-512.
|
周蕾, 熊礼阳, 王一晴, 等.中国贫困县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空间耦合关系[J].经济地理, 2017, 37(10): 157-166.
|
童新华, 何彦谚, 韦燕飞.广西贫困时空分异格局与影响机制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 39(1): 32-38.
|
AMITRAJEET A, BATABYAL, SEN A. Development as Freedom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2000, 12(2): 227-229. doi: 10.1215/0961754X-9-2-350
|
刘新梅, 韩林芝, 郑江华, 等.贫困县多维综合贫困度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为例[J].经济地理, 2019, 39(7): 165-174.
|
李响, 钱韵, 王浩成, 等.贵州省县级多维贫困度量及时空格局分析[J].测绘科学, 2020, 45(5): 152-158, 164.
|
TSUI K.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ices [J].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 2002, 19(1): 69-93. doi: 10.1007/s355-002-8326-3
|
刘艳华, 徐勇.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J].地理学报, 2015, 70(6): 993-1007.
|
熊传麟, 叶长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空间格局[J].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3): 225-232.
|
叶初升, 王红霞.多维贫困及其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问题与方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8(6): 5-11.
|
刘小鹏, 苏胜亮, 王亚娟, 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域空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地理科学, 2014, 34(4): 447-453.
|
王艳慧, 钱乐毅, 段福洲.县级多维贫困度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例[J].地理科学, 2013, 33(12): 1489-1497.
|
ALKIRE S. Measuring Acute Pover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Robustness and Scope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J]. World Development, 2014, 59(59): 251-274.
|
李寻欢, 周扬, 陈玉福.区域多维贫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J].地理学报, 2020, 75(4): 753-768.
|
赵莹, 刘小鹏, 郭永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贫困的度量及动态演变——以宁夏西吉县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6(1): 73-78.
|
于慧, 邓伟, 刘邵权.地势起伏度对三峡库区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6): 686-690.
|
KODAGALI V. Influence of Regional and Local Topograph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lymetallic Nodules in Central Indian Ocean Basin [J]. Geo-Marine Letters, 1988, 8(3): 173-178. doi: 10.1007/BF02326094
|
罗刚, 廖和平, 李涛, 等.重庆市贫困村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8): 67-76.
|
张伟, 李爱农.基于DE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适宜计算尺度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 28(4): 8-12.
|
FOSTER J E. A Class of Chronic Poverty Measures [M]. Manchester: Poverty Dynamics, 2009.
|
蔡进, 禹洋春, 骆东奇, 等.重庆市农村多维贫困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22): 235-245.
|
陈明星, 陆大道, 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 2009, 64(4): 387-398.
|
刘愿理, 廖和平, 巫芯宇, 等.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与贫困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1): 10-20.
|
刘定惠, 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7): 892-896.
|
蔡进, 廖和平, 邱道持, 等.重庆市农村耕地资源贫困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18): 251-259.
|
杨公安.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 2012.
|
赵光龙.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分布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