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民.农村金融排斥生成及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10): 5-8.
|
徐京平, 张荣刚, 张秦.农村金融排斥、金融扶贫与政府监管效能[J].财经问题研究, 2018(2): 102-107.
|
陈刚.金融如何促进创业:规模扩张还是主体多样[J].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5, 30(5): 29-42.
|
赖秀福.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金融, 2018(7): 43-44.
|
周逢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J].中国金融, 2018(15): 34-36.
|
朱杰斌.农商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机制[J].中国金融, 2019(10): 30-32.
|
李波.乡村振兴与金融服务新要求[J].中国金融, 2018(10): 65-67.
|
胡国斌.三农金融服务中山区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及化解对策初析[J].浙江金融, 2009(6): 26, 20.
|
何佳.供应链金融环境下"三农"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研究[J].农业经济, 2016(11): 100-102.
|
何佳婧, 苗宁柠, 鲍永霞, 等. "三农"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以"希望金融"为例[J].征信, 2018, 36(1): 70-75.
|
冯兴元. "三农"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与监管[J].社会科学战线, 2018(1): 58-65.
|
温涛.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风险控制的理论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5): 3-7.
|
刘居照.对农村金融风险控制的若干思考[J].金融与经济, 2011(3): 57-59, 24.
|
聂勇, 余杨昕.基于制度视角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风险控制研究[J].武汉金融, 2013(6): 48-50.
|
仇焕广, 王济民, 苏旭霞.衡量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指标体系[J].农业技术经济, 2003(1): 24-27.
|
周泽炯.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10(7): 82-85.
|
张子豪, 张毅.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法律治理[J].统计与决策, 2018, 34(20): 163-166.
|
洪正, 何美玲, 张琳, 等.民营资本入股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吗? [J].当代经济科学, 2019, 41(4): 88-99.
|
REINHART C M, ROGOFF K S. From Financial Crash to Debt Crisi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 101(5): 1676-1706.
|
耿得科, 张旭昆.征信系统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抑制作用——基于2004~2008年92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11, 23(7): 35-44.
|
张乐, 韩立岩.混合所有制对中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16(7): 50-61.
|
丁浩.市场化与城商行不良贷款率[J].武汉金融, 2018(6): 54-59.
|
郭耀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4(S1): 62-63.
|
邹克, 蔡晓春.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7(2): 10-18.
|
周忠明.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中国金融, 2005(6): 44-45.
|
彭建刚, 邹克, 张倚胜.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业影响的统计关系检验[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9(5): 58-64.
|
岳蓓蓓, 郑循刚.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分析[J].金融与经济, 2011(1): 2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