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升, 张建辉, 梁念, 等.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5): 617-624.
黄祺, 何丙辉, 赵秀兰, 等.三峡库区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8(3): 136-142.
孙涛, 张妙仙, 李苗苗, 等.基于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的水质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4): 185-190.
崔莹, 谢世友, 柳芬, 等.重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模糊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4): 115-123.
申剑, 史淑娟, 周扬, 等.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丹江口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 2014, 30(5): 41-46.
WU J, TIAN X G, TANF Y, et al.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Grey Target Theory Systematic Model i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J].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2010, 82(7): 633-641.
刘凌雪, 敖天其, 胡正, 等.琼江流域(安居段)水质及面源污染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 2019, 26(6): 372-376.
NEMEROW N L. Scientific Stream Pollution Analysis[M].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1974.
张龙玲, 徐慧, 管桂玲, 等.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上海市长宁区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资源保护, 2014, 30(3): 81-84, 94.
杨柳, 宋健飞, 宋波, 等.主要污染物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 38(11): 239-245.
吕晓兵.长江黄石河段河道演变分析[J].人民长江, 2011, 42(4): 12-15.
李国发.用隶属度法评价长江黄石江段水体污染[J].中国环境监测, 1996, 12(5): 53-55.
张亚丽, 周扬, 程真, 等.不同水质评价方法在丹江口流域水质评价中应用比较[J].中国环境监测, 2015, 31(3): 58-61.
陆卫军, 张涛.几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 34(6): 174-176.
周淼, 李维刚, 易灵.四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特点分析与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 41(12): 173-177.
王肖肖, 张妙仙, 徐兵兵.模糊标识指数与对应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联合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5): 1227-1235.
徐祖信.我国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3(3): 321-325.
徐祖信.我国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3(4): 482-488.
关伯仁.评内梅罗的污染指数[J].环境科学, 1979(4): 67-71.
杨磊磊, 卢文喜, 黄鹤, 等.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 2012, 30(6): 41-44.
王梦.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几种方法的比较[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9(1): 34-37.
胡成, 苏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1): 186-192.
李亚松, 张兆吉, 费宇红, 等.内梅罗指数评价法的修正及其应用[J].水资源保护, 2009, 25(6): 48-50.
徐彬, 林灿尧, 毛新伟.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在太湖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J].水资源保护, 2014, 30(2): 38-40.
罗芳, 伍国荣, 王冲, 等.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 41(5): 87-89.
崔雪梅, 赵盼盼, 章爱群. 4种河流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以槐荫河为例[J].节水灌溉, 2015(5): 46-48,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