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长清, 但菲.卓越教师培养的有效探索——我国台湾地区"卓越师资培育奖学金计划"述评及启示[J].教师教育学报, 2020, 7(1):19-25.
|
张玉双.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晋图学刊, 2008(5):45-48. doi: 10.3969/j.issn.1004-1680.2008.05.015
|
冯璐, 冷伏海.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2):88-92. doi: 10.3969/j.issn.1001-8867.2006.02.021
|
谢桂新.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职前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154-161.
|
李梦卿, 安培.卓越中职教师培养的基本认知、价值追求与实施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 2015(17):34-39, 73.
|
杨炼, 周先进.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12):114-115.
|
金业文."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6):35-39. doi: 10.3969/j.issn.1672-4038.2014.06.007
|
林天伦, 沈文淮, 熊建文.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 2016(7):156-159.
|
吴越, 李健, 冯明义.地方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的培养路径分析——以西华师范大学"园丁计划"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5(8):92-97.
|
康米.自我觉醒与身份认同:教师走向卓越的逻辑起点[J].当代教育科学, 2019(12):40-44.
|
冯铁山.卓越教师培养的"本"与"道"[J].教育科学研究, 2018(7):74-79.
|
柳海民, 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11):96-101.
|
王志广.谈卓越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33(32):28-31.
|
毕景刚, 韩颖."卓越教师"计划的背景、内涵及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 2013(12):108-110. doi: 10.3969/j.issn.1002-0845.2013.12.049
|
王颖华.卓越教师专业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1(4):92-99.
|
王林发, 伦明莉.地方师范院校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的困惑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19(6):79-82, 100.
|
李霞.英国卓越教师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5(12):38-43. doi: 10.3969/j.issn.1007-8495.2015.12.008
|
张雅静.卓越教师培养的内涵、特质及其国际经验[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7, 28(4):29-36, 43.
|
白芳.美国"卓越教师"培养经验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18(10):92-94.
|
高闰青.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 2015, 35(7):115-120.
|
周炎根, 黄俊.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4+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8, 22(4):112-115.
|
孔令兵.社会资本视角下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协同培养策略[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9(8):134-140.
|
高继勇, 刘丹.基于大数据的卓越教师培养路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8(33):194.
|
左岚.中美卓越教师评价标准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5(9):56-60.
|
徐群.创新发展理念下高校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追求[J].江苏高教, 2018(9):33-37.
|
王冠, 李静, 耿杏, 等.教育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助力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9):3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