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 赵一凡, 蒲隆, 任晓晋,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156.
MITCHELL J T. Picture theory: essays on verbal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11-13.
马克斯·霍克海默, 西奥多·阿道尔诺. 启蒙辩证法: 哲学断片[M]. 渠敬东, 曹卫东,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JAY M. The dialectical imagination: a history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and the Institute of Social Research, 1923—1950[M]. Heinemann and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1973: 180.
LEAVIS F R. For continuity[M]. New York: Books For Libraries Press Freeport, 1968: 18-21.
雅克·拉康, 让·鲍德里亚, 等. 视觉文化的奇观: 视觉文化总论[G]. 吴琼, 编.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陈永国. 视觉文化研究读本[G].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周宪. 视觉文化读本[G].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MIRZOEFF N.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M]. London: Routledge, 1999.
徐沛. 国内视觉文化研究的范式及其特征[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6(1): 100-103.
周宪. 反抗人为的视觉暴力——关于一个视觉文化悖论的思考[J]. 文艺研究, 2000(5): 14-20.
周宪. 文化的转向: 当代传媒与视觉文化看的方式与视觉意识形态[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3): 21-24. doi: 10.3969/j.issn.1671-8402.2001.03.005
段钢.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图像消费[J]. 江海学刊, 2006(2): 61-66. doi: 10.3969/j.issn.1000-856X.2006.02.010
张伟. 从"非礼勿视"到"视觉狂欢"——图像时代的视觉伦理及其文化表征[J]. 兰州学刊, 2017(1): 111-118. doi: 10.3969/j.issn.1005-3492.2017.01.012
张伟. "视觉转向"与身体美学的现代逻辑[J]. 文艺理论研究, 2017(4): 188-195.
杨小彦. 话说读图时代——李陀、刘禾专访[J]. 天涯, 2001(1): 166-175.
金惠敏. 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 中国社会科学, 2004(5): 167-178.
周宪. "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J]. 文学评论, 2005(6): 136-144.
司皓君. 世界图像时代的危机透视[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5): 6-9.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1.05.002
张才刚. 符号学视野中的"图文之争"[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2): 104-108.
何林军. 视觉文化的出现及其原因略析——兼及图像与文字的比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1): 60-65.
曾军. 近年来视觉文化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 文艺研究, 2008(6): 5-12. doi: 10.3969/j.issn.0257-5876.2008.06.001
唐宏峰. 视觉性、现代性与媒介考古——视觉文化研究的界别与逻辑[J]. 学术研究, 2020(6): 36-43.
程立涛. 图像的价值传播功能三题[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4): 89-95
刘洪. 论图像与权力的关系[J]. 钦州学院学报, 2008(8): 72-78.
史修永. 图文之争: 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与反思[J]. 齐鲁学刊, 2012(4): 157-160.
彼得·伯克. 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M]. 杨豫, 王海良, 汪堂峰, 等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作者序言3.
BALAZS B. Theory of the film: character and growth of a new art[M]. London: Dover Publications, 1970: 39.
尼采. 哲学与真理——尼采1872—1876年笔记选[M]. 田立年, 译.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3: 106.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 后现代状态: 关于知识的报告[M]. 车槿山,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14.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M]. 章艳,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1-32.
DE CERTEAU M.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M].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170-171.
雅克·德里达. 声音与现象[M]. 杜小真,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88-110.
詹明信.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詹明信批评理论文选[M]. 张旭东, 编; 陈清侨, 等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WILLIAMS R. 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M]. Garden City,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60: 319.
隋岩. 大众文化观与大众传播观的并行应和[J]. 社会科学, 2015(9): 161-174.
梅尔文·德弗勒, 桑德拉·鲍尔. 大众传播学诸论[M]. 杜力平, 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0: 178-179.
NEGRI A. Art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Empire and the Time of Multitude[J]. Substance, 2007(1): 48-55.
MCQUAIL D.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M]. New York: SAGE Publications, 1983: 36.
约翰·菲斯克. 解读大众文化[M]. 杨全强,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8.
M CQUAIL D. Towards a sociology of mass communications[M]. London: Collier-Macmillan, 1969: 94-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402-403.
马歇尔·伯曼.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M]. 徐大建, 张辑,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146.
尼克·史蒂文森. 认识媒介文化: 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M]. 王文斌,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145.
吴琼. 视觉性与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J]. 文艺研究, 2006(1): 84-96.
BARTHES R. Image-Music-Text[M]. HEATH S. ed. and trans. London: Fontana Press, 1977: 26.
杨成立. 新媒体时代艺术图像消费的流行性论析[J]. 艺术百家, 2018(3): 79-85.
两张图告诉你: 为什么文字已死, 读图时代已经到来![EB/OL]. (2017-08-28). https://www.sohu.com/a/167757707_188123.
约翰·费斯克. 理解大众文化[M]. 王晓珏, 宋伟杰,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199.
约翰·费斯克. 电视: 多义性与大众化[G]//罗杰·迪金森, 等. 受众研究读本. 单波,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6: 217.
约翰·伯格. 观看之道[M]. 戴行钺, 等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1.
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M]. 滕守尧, 朱疆源, 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56.
吉莉恩·罗斯. 观看的方法: 如何解读视觉材料[M]. 肖伟胜,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7: 37.
鲁道夫·阿恩海姆. 视觉思维: 审美直觉心理学[M]. 滕守尧, 译.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译者前言28.
拉尔夫·波萨克, 郝小斐, 陈红燕. 图片阐释: 作为一种质性研究的方法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1): 56-77.
MITCHELL J T. Picture theory: essays on verbal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16.
PANOFSKY E.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papers in and on art history[M]. New York: Anchor Books, 1955: 28-30.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 视觉文化导论[M]. 倪伟,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26.
董燕, 郭绍波. 图像文本阐释属性及其过程辨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1): 111-113.
罗兰·巴特. 文之悦[M]. 屠友祥,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136.
霍斯特·布雷德坎普. 图像行为理论[M]. 宁瑛, 钟长盛,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16: 223.
B ARTHES R. Image-Music-Text[M]. HEATH S. ed. and trans. London: Fontana Press, 1977: 156.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话语, 图形[M]. 谢晶,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