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若扬. 如何测度学科核心作者[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9-20(1).
|
蔡进宝, 朱泽浩, 熊建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2): 14-30.
|
苗小燕, 张冲. "劳动树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基于知识图谱的具身德育核心观点可视化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8(3): 72-77. doi: 10.3969/j.issn.1007-3728.2018.03.012
|
段春雨, 蔡建东. 国际泛在学习领域知识图谱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1): 85-95.
|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150.
|
李明. 建国60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 杭州: 浙江师范大学, 2011.
|
魏高. 永远需要单纯的脑力劳动者[N]. 人民日报, 1958-12-11(07).
|
潘益大. 关于教育方针的探讨[N]. 文汇报, 1980-11-04(03).
|
孙喜亭.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被曲解了[J]. 教育研究, 1981(2): 4-10.
|
刘世峰. 教劳结合基本概念辨考[J]. 教育研究, 1994(3): 22-26.
|
成有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新探索[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3): 26-34.
|
萧宗六. 也谈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兼评张承先等同志的教育方针表述方案[J]. 中国教育学刊, 1990(6): 1-7.
|
顾明远.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与肖宗六同志商榷[J]. 中国教育学刊, 1991(2): 11-14.
|
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1998-2002[G].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3: 887.
|
亚力坤江·艾思格, 孙振东. 民族地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协同推进"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思考[J]. 中国民族教育, 2019(6): 17-20.
|
黄济. 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 17-22.
|
瞿葆奎. 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黄济教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3): 1-8. doi: 10.3969/j.issn.1000-5560.2005.03.001
|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2015-07-24)[2021-05-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507/t20150731_197068.html.
|
张烁, 王晔.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N]. 人民日报, 2018-09-11(01).
|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 (2019-07-08)[2021-05-22].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
傅添, 姜啸. 劳动教育需要新的时代内涵[J]. 中国德育, 2017(10): 16-19.
|
檀传宝. 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人民教育, 2018(20): 30-31.
|
周美云. 轨迹·焦点·走向: 劳动教育研究七十年[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3): 106-113.
|
刘黎明, 吕旭峰. 重唤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3): 13-24.
|
王牧华, 李若一. 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百年探索与实践创新[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40-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