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晶, 胡浩.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 人民教育, 2018(18): 6-9.
洛克. 人类理解论: 上册[M]. 关文运,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9: 236.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全集: 第8卷[M]. 苗力田,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6.
冯俊科. 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13.
陈瑛, 孙春晨. 人生幸福论[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202.
周辅成.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下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 366.
高清海. "人"的双重生命观: 种生命与类生命[J]. 江海学刊, 2001(1): 77-82.
李润洲. 作为具体人的教师[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8): 66-7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5.
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M]. 姜志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194.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 增订合编本[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934.
徐海娇. 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10): 22-28. doi: 10.3969/j.issn.1672-4038.2018.10.006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修订版[M]. 杜殿坤,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361.
赵荣辉. 论劳动教育的实践取向[J]. 教育学报, 2017(1): 16-22.
徐海娇. 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6): 51-5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2版.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51.
王雨, 陈基发. 走向幸福——罗素精品集[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7 : 67.
约翰·格雷. 人类幸福论[M]. 张草纫,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3: 7.
李路路, 石磊. 经济增长与幸福感——解析伊斯特林悖论的形成机制[J]. 社会学研究, 2017(3): 95-120.
王连照. 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7): 89-94.
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2): 82-84.
徐长发. 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对习近平总书记"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重要思想的学习体会[N]. 中国教育报, 2015-05-06(07).
章振乐. 正心立德劳动树人——小学"新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5): 27-29.
贺雪峰. 公私观念与中国农民的双层认同——试论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的行动逻辑[J]. 天津社会科学, 2006(1): 56-60.
曲霞, 刘向兵.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2): 73-77.
赵汀阳. 论可能生活[M]. 2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44.
扈中平, 蔡春, 吴全华, 等. 教育人学论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16.
何云峰, 张蕾. 关于劳动人权的四个理论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 34-41.
何云峰, 周玉林. 基于劳动幸福构筑社会主义精神——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访谈[J]. 社会科学家, 2018(12): 3-7.
高惠珠. 价值论视域中的"劳动幸福"[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 17-23.
刘次林. 幸福教育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2.
赵荣辉. 劳动教育及其合理性研究[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2: 55.
苏霍姆林斯基. 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M]. 王家驹, 张渭城, 杜殿坤, 等译.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 22.
宋玉波, 程新平. 自由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追求[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5-15.
何云峰. 劳动幸福论: 以劳动幸福为基础构筑社会主义精神[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