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宗武. 经典回归的永恒生命张力——《尚书》学文献整理研究及其当代价值[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4): 42-53.
|
田汝康, 金重远. 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95.
|
艾萨克·阿西莫夫. 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种危险[J]. 王耀祥, 摘译. 文化译丛, 1981(1): 104-123.
|
马丁·海德格尔. 人, 诗意地栖居[M]. 郜元宝,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04.
|
田松. 人类文明的生态、技术和文化前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 35-38.
|
汤因比. 人类与大地母亲[M]. 徐波,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735.
|
爱德华·吉本. 罗马帝国衰亡史[M]. 黄宜思, 黄雨石, 译. 上海: 商务印书馆1997: 5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
|
班固.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M]//汉书: 卷九六上.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3876.
|
亨利·基辛格. 世界秩序[M]. 胡利平, 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5: 436.
|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 中央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 11.
|
卢梭. 爱弥尔[M]. 刘以娜, 编写.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5.
|
大卫·麦考劳夫. 为什么学习历史[J]. 王广义, 译. 教书育人, 2006(13): 53.
|
葛剑雄, 周筱赟. 历史学是什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173.
|
王家范. 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4): 3-10.
|
吕祖谦. 吕东莱文集·史说: 卷19[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431.
|
杨晓玲. "学会生存"不如"学会发展"[J]. 现代教育论坛, 2011(3): 26-28.
|
陈勇军, 虞文华, 董显辉. 十年来我国生存教育研究综述[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5): 170-173. doi: 10.3969/j.issn.1003-6644.2006.05.045
|
马克·布洛赫. 历史学家的技艺[M]. 张和声, 程郁, 译.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