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扬: 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B/OL]. (2012-11-14)[2020-06-01].
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080.htm.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过[EB/OL]. (2018-04-18)[2020-03-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
马兆鹏, 柏灵, 李明爽.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研究进展及公费教育研究思路——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教师教育学报, 2019(5): 11-19.
|
董红莲. 我国百年师范生就业制度的嬗变特征与未来走向——基于政策文本的三维分析[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5): 11-19.
|
斐迪南·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M]. 林荣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4-7.
|
陈雪强. 中小学教师教研共同体类型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7: 24.
|
佐藤学.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 钟启泉,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5.
|
郑葳. 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9.
|
钟志荣. 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8): 92-95. doi: 10.3969/j.issn.1006-9860.2011.08.019
|
李小美.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16.
|
王辞晓, 杨钋, 尚俊杰. 高校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应用现状及转型机遇[J]. 现代教育技术, 2020(8): 5-14. doi: 10.3969/j.issn.1009-8097.2020.08.001
|
郭永志. 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学习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8): 55-59. doi: 10.3969/j.issn.1006-9860.2011.08.011
|
钟志贤. 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 电化教育研究, 2005(11): 20-24, 29.
|
靳琦. 基于"互联网+"学习生态的学习共同体研究[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9(1): 18-23. doi: 10.3969/j.issn.1006-7353.2019.01.004
|
况姗芸.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 开放教育研究, 2005(4): 35-37.
|
陶佳. 基于社交学习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之构建——兼论面向智能时代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J]. 远程教育杂志, 2018(2): 87-95.
|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 1-3.
|
覃玉梅, 马秀芳, 张海新.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8): 14-16.
|
王诗蓓, 闫寒冰. 强弱关系视角下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助学者角色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9(12): 103-109.
|
LIN X, BRANSFORD J D, HMELD C E, et 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communities: an invitation to a dialogue[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5(5): 53-63.
|
孙娟, 熊才平, 谢耀辉. 基于IM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1(4): 130-135.
|
HUNG W L D, KOH I S, CHUAC L. Social-cultural perspectives of r & d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0(4): 29-32.
|
王海燕. 网络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 远程教育杂志, 2005(3): 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