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 (2017-10-26)[2021-01-0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
敖山, 丁小浩. 基于性别差异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征研究[J]. 教育与经济, 2011(2): 1-7. doi: 10.3969/j.issn.1003-4870.2011.02.001
|
朱伟. 省属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生源及就业特征研究——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5): 35-38, 49. doi: 10.3969/j.issn.1003-2363.2017.05.007
|
黄兢. 省域大学生就业结构特征与质量评价——基于47所高校2015届毕业生的实证调研[J]. 现代大学教育, 2018(1): 79-84, 99. doi: 10.3969/j.issn.1671-1610.2018.01.011
|
蒋承, 张思思.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趋势分析: 2003—2017[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5): 60-70, 167.
|
温光耀, 陈浩, 于涛.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以南京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20(6): 64-71. doi: 10.3969/j.issn.1009-6000.2020.06.009
|
吴发灿, 李鹏, 冯美玲. 大学生就业心态与人口统计特征关系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0(19): 93-95.
|
王广慧. 大学毕业生心理特征和工作搜寻行为对其就业状态的影响[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9): 101-106. doi: 10.3969/j.issn.1003-2614.2013.09.030
|
赵朝霞, 李秉宸.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 2014(2): 165-170, 179.
|
钟云华, 朱家德. 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 特征、发展困境与破解之策[J]. 高教探索, 2019(1): 104-110. doi: 10.3969/j.issn.1673-9760.2019.01.018
|
王庆生, 王麒凯, 刘洪. 高就业竞争力大学毕业生群体特征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 151-154.
|
胡永远, 邱丹. 个性特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 2011(2): 66-75, 112.
|
于海波, 郑晓明, 李永瑞, 等. 基于生涯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可就业性3C模型及其特征[J]. 教育研究, 2013(5): 67-74.
|
彭正霞, 陆根书, 李丽洁.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1): 57-64.
|
邓蕾.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的结构和特征——以对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 2006(4): 56-62. doi: 10.3969/j.issn.1002-9931.2006.04.016
|
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EB/OL]. (2018-12-31)[2021-01-18]. https://www.eol.cn/html/ky/2018report/page3.shtml.
|
姚佳胜, 董红莲. 我国百年师范生就业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J]. 当代教育论坛, 2021(1): 1-9.
|
李秀云. "G-U-S-C"四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系统论的理论构建[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2): 44-5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2018-01-20)[2021-01-20].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公布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通知[EB/OL]. (2014-12-09)[2021-01-0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12/t20141209_182218.html.
|
程天宇, 秦金亮. 走向发展性的卓越教师培养项目评价——以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为例[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6): 65-76.
|
李晓曼, 于佳欣, 代俊廷, 等. 生命周期视角下新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进展: 测量、形成及作用[J]. 劳动经济研究, 2019(6): 110-131.
|
张抗私, 朱晨.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J]. 人口与经济, 2017(1): 75-84.
|
HUSSMANNS R. Definingand measuring informal employment[J].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4.
|
王桂新, 胡健.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意愿[J]. 人口学刊, 2015(6): 45-55.
|
任海霞. 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困境与抉择——以内蒙古为例[J]. 经济经纬, 2016(3): 120-125.
|
蒋承, 王天骄. 我国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特征、结构与质量——基于2007—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10): 271-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