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露. 中国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热点与趋势[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03-116.
黎慧. 中国玄幻/奇幻小说研究二十年(2000—2019)[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6): 57-71.
夏烈. 网络武侠小说十八年[J]. 浙江学刊, 2017(6): 60-68.
陈玉蛟. 网文·动漫·电影—理解网络武侠小说的三个维度[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郑保纯. 网络武侠小说女性叙事声音的诞生: 以沧月《忘川》为例[J]. 小说评论, 2018(1): 120-130.
石娟. 当下武侠小说阅读关键词分析——以2014、2018年武侠小说阅读调查为中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 136-146.
秦宇慧. 网络武侠小说领域中的女性创作[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 71-75.
王纬纬. 巾帼江湖——"女子武侠"探析[D]. 苏州: 苏州大学, 2016.
卓山山. 新世纪大陆女子武侠小说文体初探[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王景. 论大陆新武侠研究的若干问题[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2): 65-76.
万金. 网络武侠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以翻译网站Wuxiaworld为例[J]. 东方翻译, 2017(5): 27-33.
熊敏. 金庸小说的现代性研究与学术建构[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3): 54-63.
宋文婕, 韩云波. 武侠小说研究的理论模型——以还珠楼主研究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 108-115.
张永禄, 葛红兵. 兼类小说的诗学观察[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3): 127-132.
韩云波. 武侠类型知识体系与武侠小说研究模型——以还珠楼主武侠小说为核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 115-126.
韩云波. 中国武侠小说史撰述的类型格局与武侠体验——以创作派林遥的武侠小说史撰述为中心[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3): 2-15.
张永禄. 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M].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2: 214.
周志雄.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 沈阳大学学报, 2010(1): 63-67.
庄庸. 从新武侠到后玄幻时代: 网络文学的三次"世界大战"[J]. 博览群书, 2015(11): 40-46.
吉云飞. 寒冬之中别开生面——2018-19年中国网络文学男频综述[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1): 108-121.
三观犹在. 大侠萧金衍[EB/OL]. [2021-06-16]. http://book.zongheng.com/book/779260.html.
肖映萱. "嗑CP"、玩设定的女频新时代——2018-19年中国网络文学女频综述[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1): 122-132.
韩云波. 从"后金庸"看金庸小说的历史地位[J]. 浙江学刊, 2020(4): 40-50.
丁慧宗. 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研究[D]. 延吉: 延边大学, 2014.
何颖义. 21世纪大陆网络原创武侠小说研究[D].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肖显惠. 新世纪武侠小说创作的流行与循环[J]. 社会科学家, 2011(1): 138-141.
韩云波. 武侠新力量排行榜[G].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6: 序4.
郑保纯. 武侠文化基本叙事语法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 2014.
韩云波. 从"前金庸"看金庸小说的历史地位[J]. 浙江学刊, 2017(2): 76-87.
韩云波.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形式建构的生成——一个类型学的分析[J]. 浙江学刊, 2019(6): 21-31.
李群, 杨琛. 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10): 140-145.
叶翔宇. 中国侠文化研究2020年年度报告[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3): 64-76.
韩云波.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英雄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 探索, 2021(3): 16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