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国. 小说的起源与小说独立文体的形成[J].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3): 1-12. doi: 10.3969/j.issn.1672-8254.2001.03.001
|
刘继保. 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左传》[J]. 中州学刊, 2004(1): 62-66. doi: 10.3969/j.issn.1003-0751.2004.01.016
|
刘勇强. 小说起源问题的三重含义[J]. 明清小说研究, 2006(1): 5-7. doi: 10.3969/j.issn.1004-3330.2006.01.002
|
李桂奎. 中国小说原初问题之事理、学理与文理[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5): 1-13.
|
魏徵, 令狐德棻. 隋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3.
|
刘知几. 史通通释[M]. 浦起龙, 通释. 王煦华, 整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
刘昫, 等. 旧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
王尧臣, 欧阳修, 等. 崇文总目[M]//中国历代书目丛刊: 第1辑上. 北京: 现代出版社, 1987.
|
欧阳修, 宋祁. 新唐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
脱脱, 等. 宋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5219.
|
尤袤. 遂初堂书目[M]//中国历代书目丛刊: 第1辑上. 北京: 现代出版社, 1987: 1145.
|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校证[M]. 孙猛, 校证.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546.
|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M]. 徐小蛮, 顾美华, 点校.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316.
|
郑樵. 通志二十略[M]. 王树民,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1656.
|
鲁迅. 古小说钩沉[G]. 济南: 齐鲁书社, 1997.
|
余嘉锡. 余嘉锡论学杂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280-324.
|
唐兰. 辑殷芸小说并跋[G]//周珏良. 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论文集. 香港: 香港龙门书店, 1951: 191-230.
|
殷芸. 殷芸小说[M]. 周楞伽, 辑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
韩云波. 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D]. 成都: 四川大学, 2001: 61.
|
罗宁. 论《殷芸小说》及其反映的六朝小说观念[J]. 明清小说研究, 2003(1): 20-33. doi: 10.3969/j.issn.1004-3330.2003.01.002
|
张进德. 殷芸简论[J]. 河南社会科学, 2002(5): 62-64. doi: 10.3969/j.issn.1007-905X.2002.05.044
|
张莉. 殷芸《小说》研究三论[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
张祐睿. 殷芸《小说》辑本三种平议[J]. 邯郸学院学报, 2019(2): 84-89. doi: 10.3969/j.issn.1673-2030.2019.02.013
|
郝敬. "牛郎织女"非殷芸《小说》佚文考——兼论古小说辑佚之误区与研究方法[J]. 古籍研究, 2015(1): 5-22.
|
王齐洲. 论欧阳修的小说观念[J]. 齐鲁学刊, 1998(2): 20-24.
|
严杰. 从《新唐书·艺文志》探讨欧阳修的小说观念[C]//程章灿. 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6: 291-302.
|
郝敬. 论欧阳修对唐人"小说"之学的重建[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169-176. doi: 10.3969/j.issn.1672-3104.2011.04.030
|
班固.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
郝敬, 张莉. 《左传》与"古体小说"二三谈[J]. 新世纪图书馆, 2011(7): 65-69. doi: 10.3969/j.issn.1672-514X.2011.07.020
|
宋文婕. 论杂家话语方式的生成——以《吕氏春秋》为中心的考察[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 114-121.
|
道宣. 广弘明集[G].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二编[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279.
|
韩云波. "初唐八史"与唐代小说叙事的兴起[G]//唐代文学研究: 第10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667-673.
|
李延寿. 北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3344-3345.
|
李善. 唐李崇贤上文选注表[G]//萧统. 文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序4.
|
薛居正, 等. 旧五代史[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 1727.
|
刘餗. 隋唐嘉话[M]. 程毅中,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1.
|
李肇. 唐国史补[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3.
|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G]//丁如明. 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1.
|
韩云波. 刘知几《史通》与"小说"观念的系统化——兼论唐传奇文体发生过程中小说与历史的关系[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2): 94-100. doi: 10.3969/j.issn.1673-9841.2001.02.016
|
段庸生. 《史通》"偏记小说"类目厘定评述[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118-122. doi: 10.3969/j.issn.1672-0598.2006.05.028
|
段庸生. 《史通》"偏记小说"类目厘定的文学意义[J]. 晋阳学刊, 2010(5): 123-125. doi: 10.3969/j.issn.1000-2987.2010.05.024
|
郝敬. 援子入史的误读与误判——刘知几《史通》"小说"辨[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 137-143.
|
张乡里. 《史通》"援史入子"对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影响[J]. 江西社会科学, 2016(12): 71-76.
|
扬雄. 扬子法言[G]//摛藻堂景印四库全书荟要: 第247册. 台北: 台湾世界书局, 1985: 292.
|
郑樵. 通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2267.
|
司马光. 资治通鉴[M]. 资治通鉴小组, 校点. 北京: 中华书局, 1956: 9607.
|
曾枣庄, 刘琳. 全宋文: 第56册[G].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24.
|
郝敬. 唐传奇名实辨[J]. 文学评论, 2015(4): 198-204.
|
吕海龙. 东汉迄北宋官修目录"小说家"文体观念之转变——兼论《史通·杂述》对《新唐书·艺文志》的影响[J]. 文艺理论研究, 2017(1): 152-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