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中国的贤妻良母观及其与日本良妻贤母观的比较[J]. 天津社会科学, 2002(3): 120-125. doi: 10.3969/j.issn.1002-3976.2002.03.021
杨联芬. "贤母良妻主义"与晚清文化转型[J]. 天津社会科学, 2017(2): 131-138.
程郁. 二十世纪初中国提倡女子就业思潮与贤妻良母主义的形成[J]. 史林, 2005(6): 66-78. doi: 10.3969/j.issn.1007-1873.2005.06.006
刘堃. "理而情"的选择: 论梁启超早期女学思想[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94-102.
吕美颐. 评中国近代关于贤妻良母主义的论争[J]. 天津社会科学, 1995(5): 73-79.
夏蓉. 20世纪30年代中期关于"妇女回家"与"贤妻良母"的论争[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 39-46. doi: 10.3969/j.issn.1000-5455.2004.06.007
何黎萍. 20世纪40年代初关于"妇女回家"问题的论战[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138-144. doi: 10.3969/j.issn.1000-5315.2006.03.024
秦宁波.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妇女回家论"的批判[J]. 南都学坛, 2020(4): 85-93. doi: 10.3969/j.issn.1002-6320.2020.04.012
刘人锋. 抗日救亡时期顽强而有力的妇女刊物——《妇女生活》[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6): 40-46. doi: 10.3969/j.issn.1008-6838.2014.06.007
冯剑侠. 女报人与现代中国的性别话语——以20世纪30年代"新贤良主义"之争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 132-135.
章敏. 中国现代妇女问题讨论中的"作家话语"[J]. 江淮论坛, 2014(3): 182-185.
志敏. 新贤妻良母论[N]. 中央日报妇女周刊, 1935-05-01(2).
房龙. 从嫖妓说到贤夫良父[J]. 妇女共鸣, 1935(11): 30-34.
峙山. 贤夫贤妻的必要条件[J]. 妇女共鸣, 1935(11): 15-19.
兹. 时事批判·妇女和救亡运动[J]. 妇女生活, 1936(1): 1-3.
兹九. 三从四德与二从八德[J]. 妇女生活, 1939(6): 1-2.
端木露西. 蔚蓝中一点黯澹[N]. 大公报, 1940-07-06(3).
重庆市妇女联合会妇运史研究组. 妇女之路(上)[M]. 重庆: 重庆市妇联妇运史研究组, 1983: 94-95.
王坪. 大时代的太太——记段静英先生在游击队中的工作[J]. 妇女生活, 1939(2): 10-11.
瑰纷. 一个湮没着的模范母亲[J]. 妇女生活, 1939(2): 12.
真实的贤妻良母[J]. 妇女生活, 1939(2): 2-3.
柳勉之, 李静之. 解放区妇女支前参战简况[J]. 妇女史研究资料, 1985(3): 13-15.
封禾子. 母性的典型[J]. 抗战文艺, 1938(10): 128.
子平. 丁大夫《蜕变》里典型的新女性[J]. 福建妇女, 1942(2): 27-30.
蓝马. 马秋音[J]. 妇女文化·战时特刊, 1938(13): 11-15.
碧云. 论时代所需要的妇女[J]. 妇女共鸣, 1936(7): 5-7.
安娥. 妇女武装[J]. 妇女共鸣, 1938(1): 11-12.
赵清阁. 克服女性及母性的必要[J]. 妇女文化, 1936(2): 62-64.
曹禺. 蜕变[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60.
王冰洋. 妻孥[J]. 抗战文艺, 1939(7): 109-110.
韦昌英. 割弃[J]. 文艺生活, 1942(6): 34-36.
丁玲全集: 第7卷[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 61-62.
葛琴. 出奔[J]. 现代文艺, 1940(5): 191-199.
葛琴. 生命[J]. 现代文艺, 1940(1): 25-29.
蒋魏, 雪扬. 中国女子大学风云录[M]. 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7: 280.
路丁. 白珊的泪[J]. 战时妇女, 1942(12): 32-35.
草明. 一席酒[J]. 战时妇女, 1940(5): 31-33.
冰莹. 两个建议: 几句闲话……[J]. 战时妇女, 1941(10): 15-16.
李特. 怎样纪念"三八"妇女节[J]. 战时妇女, 1941(10): 8-12
谢冰莹文集: 中卷[M].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33.
韩云波.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英雄制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 探索, 2021(3): 166-178.
李群, 杨琛. 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10): 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