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必良, 何应龙, 汪沙, 等.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户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农户问卷[J]. 中国农村经济, 2012(6): 4-19.
|
陈锡文. 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在第二届隆平论坛上的主题报告[J]. 中国乡村发现, 2014(4): 1-10.
|
YOUNG A A.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 [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28, 38(152): 527-542. doi: 10.2307/2224097
|
杨小凯(澳), 黄有光(澳). 专业化与经济组织[M]. 张玉钢, 译.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
ROMER P. Growth Based On Increasing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7, 77(2): 56-62.
|
贾根良. 杨格定理与经济发展理论[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6(2): 58-60.
|
罗必良, 李玉勤. 农业经营制度: 制度底线、性质辨识与创新空间——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1): 8-18.
|
胡新艳, 朱文珏, 罗必良. 产权细分、分工深化与农业服务规模经营[J]. 天津社会科学, 2016, 7(4): 93-98.
|
杨和平, 信桂新, 杨朝现. 农地流转收入效应评估与驱动机制辨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1(7): 88-95.
|
ELIAS A, NOHMI M, YASUNOBU K, et al. Does Gender Division of Labour Matter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Access to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 A Case Study in North West Ethiopia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4, 7(1): 138-147.
|
张忠军, 易中懿. 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358个农户的实证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10): 69-76.
|
孔祥智, 穆娜娜.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J]. 农村经济, 2018(2): 1-7.
|
罗必良. 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J]. 中国农村经济, 2017(11): 2-16.
|
罗必良. 农地确权、交易含义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科斯定理拓展与案例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16(11): 2-16.
|
刘守英. 服务规模化与农业现代化: 山东省供销社探索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3.
|
刘晗. 农户生产分工差别化影响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7.
|
张露, 罗必良. 小农生产如何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来自中国小麦主产区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 2018, 53(12): 144-160.
|
陈超, 李寅秋, 廖西元. 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分析——基于江苏省三县的面板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 2012(2): 86-96.
|
刘静, 李容. 中国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9, 18(1): 63-71.
|
王志刚, 申红芳, 廖西元. 农业规模经营: 从生产环节外包开始——以水稻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11(9): 4-12.
|
李春海, 张文, 彭牧青. 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 组织创新视角[J]. 中国农村经济, 2011(3): 49-58.
|
姜松, 曹峥林, 刘晗.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及比较研究——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11): 4-13.
|
杨子, 饶芳萍, 诸培新.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基于农户土地转入视角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3): 82-95.
|
郝爱民.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1): 8-15.
|
魏修建, 李思霖.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系研究——基于DEA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经纬, 2015, 32(3): 23-27.
|
姜长云.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5): 8-15, 110.
|
彭柳林, 吴昌南, 张云, 等. 粮食生产效率: 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具有调节效应吗?——基于江西省粮食主产县500农户的调查[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4): 7-13.
|
杨万江, 李琪. 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12省1 926户农户调研数据[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5): 12-19, 144.
|
李尚骜, 龚六堂. 非一致性偏好、内生偏好结构与经济结构变迁[J]. 经济研究, 2012, 47(7): 35-47.
|
娄峰, 张涛. 中国粮食价格变动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7): 92-103.
|
雷超超, 杨艳林, 何杰锋. 基于三部门模型的中国劳动力再配置机制解释[J]. 上海经济研究, 2013, 25(12): 13-21.
|
GHATE C, GUPTA S, MALLICK D. Terms of Trade Shocks and Monetary Policy in India [J].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2018, 51(1): 75-121.
|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劳动力市场扭曲、结构转变和中国劳动生产率[J]. 经济研究, 2013, 48(5): 87-97, 111.
|
吕炜, 高帅雄, 周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剧价格波动吗[J]. 中国工业经济, 2017(8): 5-24.
|
骆永民, 樊丽明. 土地: 农民增收的保障还是阻碍? [J]. 经济研究, 2015, 50(8): 146-161.
|
王益松. 论农产品市场定价机制的缺陷及完善措施[J]. 农业经济问题, 2000, 21(5): 43-46.
|
王秀清, WELDEGEBRIEL H T, RAYNER A J. 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J]. 经济学(季刊), 2007, 6(3): 885-898.
|
让·梯若尔. 产业组织理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
李颖慧, 李敬. 改进交易效率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理与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 2020, 39(1): 89-98.
|
姜长云. 农业产中服务需要重视的两个问题[J]. 宏观经济管理, 2014(10): 37-39.
|
盖庆恩, 朱喜, 程名望, 等. 土地资源配置不当与劳动生产率[J]. 经济研究, 2017, 52(5): 117-130.
|
JENSEN B S, LARSEN M E. General Equilibrium Dynamics of Multi-Sector Growth Models [J].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 86(Supp 1): 17-56.
|
GABRIEL V, LEVINE P, YANG B. An Estimated DSGE Open Economy Model of the Indian Economy with Financial Frictions [M]. Springer India, 2016.
|
AMITI M, KONINGS J. Trade Liberalization,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Indonesia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7, 97(5): 1611-1638.
|
刘斌. 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 金融研究, 2008(10): 1-21.
|
仝冰. 货币、利率与资产价格——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和预测[D]. 北京: 北京大学, 2010.
|
DUARTE M, RESTUCCIA D. The Role of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Aggregate Productivity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0, 125(1): 129-173.
|
卢锋, 杨业伟. 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变动因素估测: 1990-2030年[J]. 中国人口科学, 2012(4): 13-24.
|
李建平, 周磊, 孙宁华. 劳动力市场扭曲与产业结构合理化[J]. 经济经纬, 2019, 36(4): 86-93.
|
ECHEVARRIA C. Non-Homothetic Preferences and Growth [J].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0, 9(2): 151-171.
|
刘凯.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框架的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10): 80-98.
|
吕一清, 邓翔. 产业结构升级如何"熨平"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基于产业结构内生化的Dsge模型的分析[J]. 财贸研究, 2018, 29(2): 1-10.
|
杨勇.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再测算[J]. 世界经济, 2008, 31(10): 4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