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丛斌, 闵维方. 教育: 创设合理的代际流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在教育与代际流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 教育研究, 2009(10): 27-34.
|
罗伯特·D·帕特南. 我们的孩子[M]. 田雷, 译.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 9.
|
侯玉波, 王婷. 社会阶层与公正世界信念对中国人网络暴力行为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 96-104.
|
谢立中. 西方社会学名著摘要[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 127.
|
潘懋元.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60.
|
赵玉芳, 黄金华. 主观社会阶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安全感与社会支持的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106-112.
|
李路路. 制度转型与阶层化机制的变迁——从"间接再生产"到"间接与直接再生产"并存[J]. 社会学研究, 2003(5): 42-51.
|
马千里, 许尧华. 高等教育: 从促进个人流动到促进社会发展[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 57-61. doi: 10.3969/j.issn.1008-2646.2007.04.012
|
SCHOOL I. A transgenerational model of status attainment: the potential mediating role of school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J]. 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008(1): 72-81.
|
潘光旦, 费孝通. 科举与社会流动[J]. 社会科学, 1947(1): 1-21.
|
刘精明. 教育与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关于中高级白领职业阶层的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2): 21-25.
|
宗昊.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2): 122-124.
|
赵欣, 尹韶青. 试论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双向关系[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4): 27-28.
|
李晚莲. 社会变迁与职业代际流动差异: 社会分层的视角[J]. 求索, 2010(6): 62-64.
|
解雨巷, 解垩. 教育流动、职业流动与阶层代际传递[J]. 中国人口科学, 2019(2): 63-64.
|
周兴, 张鹏. 代际间的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来自中国城乡家庭的经验研究[J]. 经济学, 2014(1): 351-372.
|
兰德尔·柯林斯. 文凭社会: 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阶梯还是障碍?[M]. 刘冉,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41-43.
|
仇立平. 家庭-学校-工厂: 中国社会阶层再生产[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133-136.
|
马克思. 资本论: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3: 619.
|
李铁芳.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冲突理论评述[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1-3.
|
SHOWALTER E.M.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earnings across generation: 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99(2): 253-267.
|
ERMISCH J, PRONZATO C H. Causal effects of parents'education on children's education[R]. ISER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0.
|
STOCKE V. Explaining educational decision and effects of families'social class positio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breen-goldthorpe model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J].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7(4): 505-519.
|
张明, 张学敏, 涂先进. 高等教育能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吗?——基于有序Probit参数估计及夏普里值分解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 2016(8)15-26.
|
刘精明. 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 1978-2003[J]. 社会, 2006(3): 158-178.
|
李春玲, 吕鹏. 社会分层理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53-62.
|
李培林. 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化(1978-2018)[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2-3.
|
董秀华.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经济发展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07(3): 4-5. doi: 10.3969/j.issn.1673-291X.2007.03.002
|
周晓虹.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52-142.
|
吴忠民. 转型期社会结构问题对社会矛盾的催生[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4): 85-90.
|
刘洋. 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分析[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9(5): 108-111. doi: 10.3969/j.issn.1672-6359.2019.05.023
|
魏程琳. 发现底层——1990年以来中国阶层研究的进路与转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 39-45.
|
刘云杉. "助少壮求位育": 关注乡村教育变迁下的青年命运[J]. 探索与争鸣, 2021(4): 19-21. doi: 10.3969/j.issn.1004-2229.2021.04.006
|
林焕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再上新台阶——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N]. 中国教育报, 2022-01-20(1).
|
教育部.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 (2021-11-16)[2021-11-3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3040/202111/t20211130_583343.html.
|
教育部.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 (2022-03-01)[2022-03-0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
|
李政葳.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发布[N]. 光明日报, 2022-02-26(2).
|
张学敏, 周杰. 技术变革下"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选择——新时代马克思核心教育思想再认识[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0(6): 7-17.
|
汤文辉. 媒介与文明: 哈罗德·英尼斯的现代西方文明批判[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2-40.
|
芦艳. 如何规避学科组织分化的失范现象[J]. 江苏高教, 2019(8): 15-20.
|
沈洪成. 如何打开黑箱?——关于教育不平等的西方民族志研究及其启示[J]. 社会学研究, 2020(1): 218-241.
|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何怀宏, 何包钢,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106-107.
|
张志勇. "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9): 20-26.
|
安妮·特拉鲁. 家庭优势: 社会阶层与家长参与[M]. 吴重涵, 译.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4: 3-10.
|
马陆亭.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指向科技经济前沿瞄向未来发展需求[N]. 光明日报, 2020-12-29(14).
|
张社字, 李运萍. 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分析——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19-20.
|
李萍, 欧媚. 助力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何为[N]. 中国教育报, 2021-03-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