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 俞海洋, 孙斌, 等. 河北省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的统计分析[J]. 干旱气象, 2014, 32(3): 388-392.
李春梅, 刘锦銮, 潘蔚娟, 等. 暴雨综合影响指标及其在灾情评估中的应用[J]. 广东气象, 2008, 30(4): 1-4. doi: 10.3969/j.issn.1007-6190.2008.04.001
宋楠, 马振峰, 范广洲, 等.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嘉陵江流域暴雨洪涝致灾风险阈值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2): 186-192.
杨秋珍, 李军, 谈建国, 等. 上海暴雨涝害和叶菜损失综合评估模型及其应用[J]. 自然灾害学报, 1997, 6(4): 104-114.
陈艳秋, 袁子鹏, 盛永, 等. 基于概率分析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5): 62-65.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06.05.017
牛叔超, 朱桂林, 刘月辉. 致洪大暴雨的风险评估及气象效益[J]. 气象科技, 2000, 28(1): 30-32, 35. doi: 10.3969/j.issn.1671-6345.2000.01.006
陈亚宁. 灾害损失评估的灰色聚类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29(6): 551-555.
袁慧敏, 王秀荣, 范广洲, 等. 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暴雨过程综合评估模型及应用[J]. 气象, 2012, 38(10): 1189-1195. doi: 10.7519/j.issn.1000-0526.2012.10.004
程肖侠, 梁奇琛, 蔡新玲. 陕西省单站暴雨特征及评估方法[J]. 干旱区地理, 2014, 37(1): 66-73.
韩秀君, 孙晓巍, 李爽, 等. 辽宁暴雨致灾指标及灾害影响预评估[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6): 80-84.
石艳, 李怀志. 贵州省区域性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研究[J]. 贵州气象, 2012, 36(6): 36-37, 39.
吴振玲, 史得道, 吕江津, 等. 利用欧氏距离函数评估海河流域暴雨灾害[J]. 灾害学, 2012, 27(3): 48-53.
王莉萍, 王秀荣, 张立生, 等. 一种区域降水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的探索和应用[J]. 气象, 2018, 44(11): 1479-1488.
刘慧, 刘波, 许霞, 等. 基于突变理论的湖南衡阳暴雨灾害风险评估[J]. 灾害学, 2019, 34(3): 221-226.
史瑞琴, 刘宁, 李兰, 等. 暴雨洪涝淹没模型在洪灾损失评估中的应用[J]. 暴雨灾害, 2013, 32(4): 379-384.
廖菲, 胡娅敏, 洪延超.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J]. 高原气象, 2009, 28(1): 115-126.
刘玉平, 杨丽娜, 梁钰. 邢台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形成的成因分析[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8, 19(2): 33-37.
程乾生. 层次分析法AHP和属性层次模型AHM[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17(11): 26-29.
孙玉龙, 张素云, 赵铁松, 等. 河北省"7·19"特大暴雨灾害评估和分析[J]. 中国水利, 2018(3):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