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佳, 黄兴学, 林处发, 等.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9): 126-128. |
| 孙俊, 金夏明, 毛罕平, 等. 基于高光谱图像光谱与纹理信息的生菜氮素含量检测[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10): 167-173.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广西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 |
| 韦丹, 覃振略, 周艳芳, 等. 无公害生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 2017(2): 32-34. |
| 孙铁珩, 宋雪英. 中国农业环境问题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29(6): 646-648, 652. |
| 祝英, 王治业, 彭轶楠, 等.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特征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5, 46(5): 1161-1167. |
| 陶磊, 褚贵新, 刘涛, 等.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长期连作棉田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21): 6137-6146. |
| 张城铭, 周鑫斌, 徐宸, 等. 不同培肥措施对黄壤烟田培肥效应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2(7): 12-17. |
| 王彦锟, 韦建玉, 金亚波, 等. 生物有机肥对黄壤烟田真菌群落结构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5): 38-45. |
| 张迎春, 颉建明, 李静, 等.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4): 196-205. |
| 葛立傲, 刘小英, 罗杰, 等. 施用微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与化肥减量对结球生菜生长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3): 62-63. |
| 徐大兵, 赵书军, 袁家富, 等. 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对叶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淋失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S1): 13-18. |
| 贺丽群, 张庆金, 吴培栋, 等. 有机肥与生物炭互作对城市底土肥力及生菜生长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50(8): 1701-1708. |
| 赵跃, 黄楠, 刘继培, 等. 优化施肥对京郊地区设施生菜产量、品质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J]. 中国瓜菜, 2019, 32(9): 42-44, 53. |
| 李荣喜, 黄敏, 张妃龙, 等. 有机肥与微生物菌肥混合使用对生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广东蚕业, 2018, 52(3): 13-14. |
| 陈香碧, 胡亚军, 秦红灵, 等. 稻作系统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土壤氮循环特征及增产机制[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31(3): 1033-1042. |
| 刘鸣达, 王秋凝, 魏佳伦, 等. 羊粪-菇渣蚓粪与化肥配施对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9, 38(6): 1760-1766. |
| 刘沙沙, 李兵, 张古彬, 等. 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黄淮地区油麦菜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9, 46(8): 71-79. |
| 黄巧云, 林启美, 徐建明. 土壤生物化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
| 李振高, 骆永明, 滕应. 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
| 刘臣艳, 王德炉. 蓝莓根系形态对不同肥种的响应特征及模糊综合评价[J]. 经济林研究, 2019, 37(3): 110-118. |
| 张建军, 樊廷录, 赵刚, 等. 长期定位施不同氮源有机肥替代部分含氮化肥对陇东旱塬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7, 43(7): 1077-1086. |
| 井永苹, 李彦, 薄录吉, 等.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氮素迁移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7): 48-54. |
| 武星魁, 姜振萃, 陆志新, 等.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叶菜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28(3): 349-356. |
| 吕娜娜, 沈宗专, 王东升, 等. 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1(3): 456-464. |
| 徐福乐, 纵明, 杨峰, 等. 生物有机肥的肥效及作用机理[J]. 耕作与栽培, 2005(6): 8-9. |
| 王理德, 王方琳, 郭春秀, 等. 土壤酶学研究进展[J]. 土壤, 2016, 48(1): 12-21. |
| 周礼恺. 土壤酶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
| 朱平, 陈仁升, 宋耀选, 等.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J]. 草业学报, 2015, 24(6): 75-84. |
|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 赵亚丽, 郭海斌, 薛志伟, 等.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6): 1785-1792. |
| 张向前, 黄国勤, 卞新民, 等. 间作对玉米品质、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 32(22): 7082-7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