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TON C S. The Ecology of Invasions by Animals and Plants[M]. Boston: Springer US, 1958.
OLSZASKA A, SOLARZ W, NAJBEREK K. To Kill or not to Kill-Practitioners' Opinions on Invasive Alien Species Management as a Step Towards Enhancing Control of Biological Invasion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2016, 58: 107-116.
REICHARD S H, WHITE P S. Invasion Biology: an Emerging Field of Study[J].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003, 90(1): Doi: 10.2307/3298526.
孙昂, 和淑琪, 陈亚平, 等. 原产地和入侵地紫茎泽兰对泽兰实蝇寄生的耐受性及其生理响应[J].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51(5): 1128-1135.
赵彩云. 中国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外来客"[J]. 世界环境, 2016(S1): 84-85.
CAFFREY J, BAARS J R, BARBOUR J, et al. Tackling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Europe: The Top 20 Issues[J]. Management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2014, 5(1): 1-20. doi: 10.3391/mbi.2014.5.1.01
DOHERTY T S, GLEN A S, NIMMO D G, et al. Invasive Predators and Global Biodiversity Los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6, 113(40): 11261-11265. doi: 10.1073/pnas.1602480113
李慧颖, 申乃坤, 吴家法, 等. 广西北部湾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内生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活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52(4): 1012-1021.
李俊生, 靳勇超, 王伟. 中国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环境保护部.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2011-2030[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史雪威, 张路, 张晶晶, 等.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格局评估[J]. 生态学杂志, 2018, 37(12): 3721-3728.
万方浩, 刘全儒, 谢明, 等. 生物入侵: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徐海根, 强胜.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徐海根, 强胜.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马金双, 李惠茹.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王焱, 叶建仁. 引进植物及其携带有害生物风险评估[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杨小艳.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侵植物风险评估及防治对策[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6.
王岑, 党海山, 谭淑端, 等. 三峡库区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化感作用与入侵性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10, 28(1): 90-98.
王苏铭, 张楠, 于琳倩, 等.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12, 32(15): 4618-4629.
齐英. 河南省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的危害与生态防控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0, 40(15): 128-130.
何善勇, 徐飞, 张宁, 等. 美国杂草风险评估方法对我国入侵植物的可应用性[J]. 林业科学, 2020, 56(4): 197-208.
胡冬梅, 叶红, 邱艳霞, 等. 卧龙亚高山公路沿线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7(5): 1002-1008.
史刚荣, 马成仓.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物学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4): 4727-4732.
杨丽, 邓洪平, 韩敏, 等. 入侵植物对重庆生态环境的风险分析评价[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3(1): 72-76.
刘海. 四川省凉山州紫茎泽兰的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的适应性[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0.
石胜璋, 田茂洁, 刘玉成. 重庆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9(5): 863-866.
冯建孟, 董晓东, 徐成东.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植物之间的关系[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2(6): 50-57.
杨柳, 齐雪丹, 邓洪平, 等. 重庆市北碚区入侵植物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0(11): 31-35.
刘艳, 杨钰爽.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对重庆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J]. 生物多样性, 2019, 27(6): 677-682.
孙凡, 赵靖明, 张富华, 等. 重庆市生态质量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12): 81-86.
陈宝雄, 孙玉芳, 韩智华, 等. 我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现状、问题和对策[J]. 生物安全学报, 2020, 29(3): 15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