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佑浩. 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探讨[D]. 重庆: 西南农业大学, 2003.
邓毅.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沙疆. 现代城市山地生态公园的建筑设计与规划探讨[J]. 企业导报, 2012(4): 242-243.
杜春兰. 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D]. 重庆: 重庆大学, 2005.
刘宇, 邵波, 王海洋. 山地公园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以重庆洪恩寺公园为例[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5(3): 277-280. doi: 10.3969/j.issn.1672-058X.2008.03.016
陈烨, 马文倩. 基于传统理念的风景建筑体量参数化控制研究[J]. 中国园林, 2019, 35(9): 53-57.
(明)吴亮. 止园集[M]. 明刻本.
陈从周. 说园[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卢济威, 王海松. 山地建筑设计[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张玉虎, 蓝华. 从昆明·世博园谈山地公园建筑规划设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4): 1-6
夏晨曦. 山地公园建筑设计策略——以重庆地区公园为例[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2:
李保峰, 丁建民, 徐昌顺, 等. 设计结合自然——恩施大峡谷聚落式度假酒店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 中国园林, 2018, 34(8): 39-44.
荀平, 杨锐. 山地建筑设计理念[J]. 重庆建筑, 2004, 3(6): 12-15.
乔丽芳, 张毅川, 陈亮明. 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建筑的自然生态化设计[J]. 森林工程, 2004, 20(5): 5-7.
陈烨, 吴艳丽, 孙建文. 基于山地竖向因素的传统风景建筑尺度参数化解析[J]. 中国园林, 2019, 35(1): 96-101.
刘宝元, 杨扬, 陆绍娟. 几个常用土壤侵蚀术语辨析及其生产实践意义[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 16(1): 9-16.
郑粉莉. 发生细沟侵蚀的临界坡长与坡度[J]. 中国水土保持, 1989(8): 23-24.
江忠善, 宋文经. 坡面流速的试验研究[J].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1988(7): 46-52.
张光辉. 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 水科学进展, 2002, 13(2): 159-165.
邵学军, 王远航, 胡慧武. 坡面细沟流侵蚀临界条件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2): 1-4.
袁克勤. 基于GIS岩溶山地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计算——以重庆市南川区木渡河小流域为例[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史东梅, 卢喜平, 蒋光毅. 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的模拟[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2): 116-122.
史东梅, 江东, 卢喜平, 等. 重庆涪陵区降雨侵蚀力时间分布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9): 16-21.
陈正发. 基于RUSLE模型的重庆市土壤流失方程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MCCOOL D K, BROWN L C, FOSTER G R, et al. Revised Slope Steepness Factor for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1987, 30(5): 1387-1396.
LIU B Y, NEARING M A, RISSE L M. Slope Gradient Effects on Soil Loss for Steep Slopes[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 1994, 37(6): 1835-1840.
蔡崇法, 丁树文, 史志华, 等. 应用USL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IDRISI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14(2): 19-24.
史东梅. 基于RUSLE模型的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保持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3): 39-44, 251.
钟壬琳, 张平仓. 紫色土坡面径流与侵蚀特征模拟试验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 28(11):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