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 崔丽娟. 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J]. 中国青年研究, 2007(10): 40-43.
民政部. 902万, 农村留守儿童近九成无父母监护[J]. 领导决策信息. 2016(47): 27.
杜玲利, 范志光, 魏欣, 等. 城市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孤独感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12): 1864-1866.
DENG N, BI H Y, ZHAO J X. Matern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Anxiety: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x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 and Teacher Support[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12): 624372.
DONG X, SU F, DU J Y, et al. Retracted: Childhood Trauma and Internet Addiction Predict Depression on Left Behind Adolescent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Education, 2021: 002072092110020.
YU B L, LI J, LIU W, et al. The Effect of Left-Behind Experience and Self-Esteem on Aggressive Behavior in Young Adult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2022, 37(3-4): 1049-1075. doi: 10.1177/0886260520922373
ANDERSON C A, BUSHMAN B J. Human Aggression[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2, 53: 27-51. doi: 10.1146/annurev.psych.53.100901.135231
吕勤, 陈会昌, 王莉. 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 2003, 26(1): 125-127.
郝文, 吴春侠, 余毅震.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及影响因素比较[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 36(8): 1132-1138.
张珊珊, 李琳烨, 张野. 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0(1): 107-113.
耿毅博, 刘衍玲, 严玲, 等. 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8): 10-19.
刘玉娟. 新冠疫情背景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12): 89-96.
王旭, 刘衍玲, 林杰, 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攻击性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1): 12-21.
BOWLBY J.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Ⅱ. Separation: Anxiety and Anger[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3.
费立鹏, 沈其杰, 郑延平, 等.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的初步评价——正常家庭与精神分裂症家庭成员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1, 5(5): 198-202, 238.
缪华灵, 郭成, 王亭月, 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水平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 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1): 31-38.
MELANIE C. What Underlies Security? Neurological Evidence for Attachment's Resource Enhancement Role[D]. Kansas City: University of Kansas, 2011.
廖传景, 胡瑜, 张进辅. 留守儿童安全感量表编制及常模建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1(2): 80-88, 190.
廖传景, 吴继霞, 张进辅.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 安全感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88-97.
邵蕾, 张登浩. 社会排斥后的行为反应: 基于一般攻击模型[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1, 29(6): 1163-1171.
刘杰, 孟会敏.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2): 250-252.
万娇娇, 纪莉莉, 吴丽娜, 等. 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亲合与安全感的关系: 一项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4): 500-506.
BUSS A H, PERRY M. 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2, 63(3): 452-459.
李献云, 费立鹏, 张亚利, 等. 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10): 607-613.
黄娟. 中国农村9-18岁中小学生Buss-Warren攻击问卷修订及标准化常模研制与应用[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7.
王亭月, 郭成, 缪华灵, 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及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3(8): 1-9.
赵礼, 管健. 信息过载性抑郁的形成机制及对社会心态的影响[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59(1): 97-104.
何良. 城市社区青少年防御机制特点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张春阳, 徐慰. 大学生留守经历与攻击性: 安全感与自卑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 28(1): 173-177.
胡韬. 国外主要挫折理论及其教育启示[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5(2): 13-16.
翟培鑫, 胡玉香, 刘莉. 父母严厉管教与儿童焦虑的关系: 家庭亲密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 19(2): 201-208.
徐洁, 方晓义, 张锦涛, 等.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24(2): 79-85.
方晓义, 徐洁, 孙莉, 等. 家庭功能: 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4): 54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