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璐. 变异学: 百年山水画的突围之径[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1): 350-359.
|
胡作友, 梁爱玲. 关于文论"失语症"的争论、悬疑和前瞻[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 75-80. doi: 10.3969/j.issn.1672-3805.2020.01.011
|
曹顺庆, 黄文虎. 失语症: 从文学到艺术[J]. 文艺研究, 2013(6): 33-40.
|
曹顺庆, 邱明丰. 失语症与现代性变异[J]. 社会科学战线, 2009(4): 190-195.
|
曹顺庆, 彭茂轩. 从"学科危机"到"变异学"——中国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3): 272-287.
|
李安斌, 盛国诚. 从"不可译"到变异学[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0(2): 460-470.
|
张宏辉. "异质话语的诗性阐释及其现代性审视"方法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5): 139-144. doi: 10.3969/j.issn.1006-0766.2005.05.022
|
张荣翼. 现代性、对话性、异质性——中国当代文论的内在关键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5): 90-97. doi: 10.3969/j.issn.1001-5981.2006.05.018
|
邹平林. 历史断层视野中的"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化场域[J]. 理论与现代化, 2018(3): 79-84. doi: 10.3969/j.issn.1003-1502.2018.03.012
|
陈俊昆. 他者: 批判理论视域中的城市现代性问题[J]. 阴山学刊, 2020(5): 70-74. doi: 10.3969/j.issn.1004-1869(s).2020.05.014
|
郭春明, 孙庆斌. 论现代性与主体性的深层关联——基于实践哲学视角的现代性批判[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2): 13-19.
|
范云晶, 于东新. "异域"的草原与草原诗歌的"异质性"——关于草原的空间诗学[J]. 前沿, 2018(1): 123-128.
|
杨大春. 异质思维与新文化运动反思[J]. 河北学刊, 2016(3): 7-12.
|
赖大仁. 影响的焦虑——论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文论的接受[J]. 文学评论, 2021(5): 5-12.
|
张隆溪. 非我的神话[G]//史景迁. 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 廖世奇, 彭小樵,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
刘小枫.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8: 63.
|
刘秀玉. 论英国戏剧现代性演进的四个美学维度[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121-129.
|
张宏辉. 意象-象符-无声直言: "道"的语象中心主义形上性秩序与阐释性言路[J].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20(1): 131-146.
|
郑春兰, 张宏辉. 中国传统生命心灵的物性境界: 从文化到诗学[J]. 华中国学, 2016(1): 183-188.
|
王国维. 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
鲁迅. 摩罗诗力说[G]//舒芜, 等. 近代文论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选集[M]. 孙周兴, 选编.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6.
|
萨义德. 东方学[M]. 王宇根, 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
佛克马, 蚁布思. 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M]. 俞国强,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
乐黛云. 世界文化总体对话中的中国形象[G]//史景迁. 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 廖世奇, 彭小樵,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6.
|
顾彬. 关于"异"的研究[M]. 曹卫东, 编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
孙太. 比较视域下的重写中国文学史策略——以哈佛学者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5): 105-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