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QADISH S V K, CRAUFURD P Q, WHEELER T R.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and Spikelet Fertility in Rice(Oryza sativa L.)[J]. J Exp Bot, 2007, 58(7): 1627-1635. doi: 10.1093/jxb/erm003
曹云英, 段骅, 杨立年, 等. 减数分裂期高温胁迫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J]. 作物学报, 2008, 34(12): 2134-2142.
黄义德, 曹流俭, 武立权, 等. 2003年安徽省中稻花期高温热害的调查与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1(4): 385-388. doi: 10.3969/j.issn.1672-352X.2004.04.001
田小海, 罗海伟, 周恒多, 等. 中国水稻热害研究历史、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2): 166-168.
申广勒, 张从合, 王慧, 等. 利用自然异常高温开展耐高温水稻品种大群体筛选的方法研究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50(17): 18-21.
黄英金, 罗永锋, 黄兴作, 等. 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剑叶光合特性和内源多胺的关系[J].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13(4): 205-210.
朱世峰, 王卫光, 魏佳. 基于多种指标的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对比分析[J]. 节水灌溉, 2022(9): 1-8.
杨舒畅, 申双和, 陶苏林.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及其风险评估[J]. 自然灾害学报, 2016, 25(2): 78-85.
北方局地旱象严峻南方高温水稻堪忧[J]. 中国农资, 2016(32): 15.
冯灵芝.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稻高温热害风险及其对产量的可能影响[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水稻高温热害鉴定与分级: NY/T 2915-2016[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6.
符冠富, 宋健, 廖西元, 等. 中国常用水稻保持系及恢复系开花灌浆期耐热性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5): 495-500.
胡声博, 张玉屏, 朱德峰, 等. 杂交水稻耐热性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6): 751-756.
熊洪, 徐富贤, 朱永川, 等. 四川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特性研究[J]. 中国稻米, 2011, 17(3): 1-4.
田小海, 松井勤, 李守华, 等. 水稻花期高温胁迫研究进展与展望[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11): 2632-2636.
谭中和, 蓝泰源, 任昌福, 等. 杂交籼稻开花期高温危害及其对策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85, 11(2): 103-108.
池忠志, 姜心禄, 郑家国. 杂交籼稻结实率的高温响应研究初报[J].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21(1): 235-237.
郑建初, 张彬, 陈留根, 等. 抽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J].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21(4): 249-254.
黄兴国, 汪广勇, 余金洪, 等. 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遗传效应与细胞学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4): 370-380.
周宇娇, 张伟杨, 杨建昌. 高温胁迫导致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开颖与雌蕊受精障碍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22(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