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婧雯, 马远军, 王振波, 等. 基于锁定效应的乡村旅游产业振兴路径[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 39(6): 1037-1046.
|
邱继勤, 朱竑. 川黔渝三角旅游区联动开发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20(2): 78-82. doi: 10.3969/j.issn.1672-0504.2004.02.019
|
李红波.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
关中美, 杨贵庆, 职晓晓.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乡村聚落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研究——以中原经济区X乡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21(4): 123-130. doi: 10.3969/j.issn.1009-6000.2021.04.019
|
彭红松, 陆林, 路幸福, 等. 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3): 422-431.
|
涂建军, 徐桂萍, 姜莉, 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流空间网络特征[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 12-23. doi: 10.13718/j.cnki.xdzk.2022.01.002
|
贾子玉, 胡英娜. 基于点轴理论的全域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规划方法研究: 以河南省南太行山区域为例[J]. 世界建筑, 2021(9): 120-124, 136.
|
WEAVER D B. Peripheries of the Periphery: Tourism in Tobago and Barbud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8, 25(2): 292-313. doi: 10.1016/S0160-7383(97)00094-7
|
姚蔚, 章锦河, 段晓芳, 等. 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旅游网络热度时空演化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2, 31(4): 781-792.
|
程雪兰, 方叶林, 苏雪晴, 等. 中国东部沿海5大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 40(6): 948-957.
|
庄林劼. 武汉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络研究[D].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赵东卉, 刘勇, 刘秀华. 基于引力模型的多中心城市地价空间结构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9(7): 130-135.
|
蔡悠芳.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乡级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 南昌: 江西农业大学, 2014.
|
覃永晖, 王晶, 韩乐. 网络形镇村体系引力强度分析与实证[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3): 79-84.
|
罗燊, 余斌, 张向敏.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与优化——以江汉平原典型乡建片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7): 1725-1735.
|
李锦林. 环城乡村游憩带规划设计研究——以海口市为例[J]. 社会科学家, 2021(7): 51-56, 74.
|
约翰·斯科特. 社会网络分析法[M]. 刘军,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
黄勇, 肖亮, 胡羽.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城镇工程基础设施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 重庆大学学报, 2015, 38(3): 39-46, 166.
|
冯丽, 许先升. 海南乡村旅游规划实践——以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为例[J].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32(5): 974-978.
|
杨柳.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10): 198-203.
|
陈海鹰, 曾小红, 黄崇利, 等.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以海口周边乡村地域为例[J]. 热带农业科学, 2016, 36(2): 96-101.
|
郭琦. 全域旅游视角下海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J]. 中国高新区, 2018(10): 6-7.
|
汪宇明. 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 经济地理, 2002, 22(3): 372-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