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 刘巍巍.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核心要义: 大质量观视野下推进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36): 7-11.
教育部.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 (2020-09-29)[2022-04-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2019-12-17)[2022-04-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12/t20191227_413753.html.
孟大虎, 王硕. 文凭筛选、人力资本与大专毕业生就业[J]. 北京社会科学, 2005(4): 121-127.
刘阳.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盛杨, 王光文, 韦庆昱. 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的创新策略[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21): 48-50.
胡立. 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生态系统的平衡[J]. 大学教育科学, 2016(2): 44-51. doi: 10.3969/j.issn.1672-0717.2016.02.018
郭建如. 高职培养模式变革与毕业生就业: 一项实证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4): 155-161.
邓峰, 王伟, 郭建如. 高校教学质量、学业参与和毕业生起薪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J]. 山东高等教育, 2017(4): 1-8.
GAMBOA V, PAIXÃO M P, NEVES DE JESUS S. Internship quality predicts career explor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3(1): 78-87.
王滨. 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质量路径研究——以益阳某高职院校为例[J]. 就业与保障, 2021(5): 58-59.
张德宜.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启示——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3): 101-107.
刘海明. 高职学生参加产业学院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19): 77-84.
BECKER G S.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2(5): 9-49.
TOMLINSON M. Forms of graduate capital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graduate employability[J]. Education + training, 2017(4): 338-352.
韩映雄. 教学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人及其质量观[J]. 教师教育研究, 2005(2): 1-4.
杜佩莲. 提高高职毕业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的对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0, 4(02): 67-71.
王碗, 陶宇红, 陈春霞. 基于人力资本提升的新兴产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4): 82-86.
WILTON N. The impact of work placements on skills development and career outcomes for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graduates[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12(5): 603-620.
MCCOWAN T. Should universities promote employability?[J]. Theory research in education, 2015(3): 267-285.
KOEN J, KLEHE U-C, VAN VIANEN A. Training career adaptability to facilitate a successful school-to-work transition[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2(3): 395-408.
孟大虎, 王硕. 文凭筛选、人力资本与大专毕业生就业[J]. 北京社会科学, 2005(4): 121-127.
樊文有, 徐迅, 石来德. 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信号在就业市场中的效用研究[J]. 教育与经济, 2011(3): 25-30.
冉云芳, 陈静.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基于浙江省的调查分析[J]. 教育与经济, 2014(2): 40-47.
林欣, 林素絮.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广东省42所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J]. 高教探索, 2019(8): 53-61.
GROGGER J, EIDE E. Changes in college skills and the rise in the college wage premium[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95(2): 280-310.
王凤慧, 周志刚. 中国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综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33): 16-19.
陈家良, 柳军.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昌市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8): 5-9.
陈素香. 柬埔寨高等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 2015.
张凤林.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63.
黄碧珠.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7.
黄敬宝.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64.
赖德胜. 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2: 8.
刘素华. 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J]. 人口与经济, 2005(6): 34-38.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Decent work: report of the director-general[R].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99.
UNECE Task Force on the Measurement of Quality of Employment. Measuring quality of employment: country pilot reports[R]. United Nations, 2010.
王济川, 王小倩, 姜宝法. 结构方程模型: 方法与应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6-37.
温忠麟, 范息涛, 叶宝娟, 等. 从效应量应有的性质看中介效应量的合理性[J]. 心理学报, 2016(4): 435-443.
Cohen, J.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 sciences. [M]. 2nd ed.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8: 83.
石伟平, 林玥茹. 新技术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 34-40.